linux6sysadmin
这个作者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展开
专栏收录文章
- 默认排序
- 最新发布
- 最早发布
- 最多阅读
- 最少阅读
-
33、AI 罪责判定:概念、标准与实践
本文探讨了人工智能(AI)在法律框架下的罪责判定问题,分析了AI罪责判定的难题、概念模型及法律定义。文章提出,AI的罪责应基于其是否实现声明功能以及实现方式的有效性,通过注册与认证制度建立社会契约和信任基础,并结合故意与疏忽的法律标准进行判定。同时,文中列举了具体应用场景下的判定情形,强调了保障公平正义、促进AI健康发展和保护用户权益的重要性。最后,文章指出当前面临的挑战,包括技术复杂性、法律适应性和责任界定模糊,呼吁加强技术研究、完善法律制度并建立多方合作机制以推动AI罪责判定体系的发展。原创 2025-10-04 04:12:15 · 32 阅读 · 0 评论 -
32、人工智能的可归责性探讨
本文探讨了人工智能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法律可归责性问题,分析了现行严格责任模式的局限性及其在公共利益、AI间损害和具备法律主体地位等情境下的合理性。文章指出,随着AI技术的发展,传统的过失与责任标准面临挑战,可归责性应被视为一种社会事实而非仅依赖心理状态。通过对比人类、法人与人工智能的责任判定依据,并结合医疗、交通、金融等领域的实际案例,论述了AI责任判定的复杂性。最后展望未来趋势,强调需建立适应AI自主性与复杂性的法律框架,并推动国际标准统一,以实现技术创新与公众利益的平衡。原创 2025-10-03 14:27:43 · 43 阅读 · 0 评论 -
31、AI应用中的法律责任与注意标准探讨
本文探讨了人工智能在应用中引发的法律责任与注意标准问题,重点分析了AI系统不透明性带来的因果关系认定难题,并提出通过记录日志、举证责任倒置等机制缓解受害者举证负担。文章对比了AI与人类在医疗诊断中的表现差异,指出AI的优越性正在重塑传统注意标准,可能使不使用可用AI构成过失。同时,随着AI决策能力超越人类,人类面临是否服从AI建议的困境,法律上关于责任归属、监督义务与免责情形的矛盾日益突出。最后,文章展望了AI发展可能引发的宪法权利诉求,如患者接受AI治疗的权利或公民要求公共决策符合AI专家意见的权利,强调原创 2025-10-02 14:46:24 · 28 阅读 · 0 评论 -
30、AI 责任相关法律问题解析
本文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AI)发展带来的法律责任问题,涵盖责任归属的现状与挑战、损害的法律相关性、因果关系认定、举证责任分配以及过错与严格责任制度的适用。文章分析了现有法律框架在应对AI自主性增强时的局限性,并提出完善AI责任法律体系、加强监管和技术手段的建议。同时,强调未来需推动法律与技术融合,提升公众参与和认知,以构建公平、有效的AI治理机制。原创 2025-10-01 10:53:08 · 38 阅读 · 0 评论 -
29、人工智能的权利滥用与责任承担
本文探讨了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权利滥用与责任承担问题。随着人工智能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传统权利滥用概念需重新定义,以应对AI对人类决策和行为的潜在操控。文章分析了人工智能引发的隐性勾结等市场风险,并指出当前责任法律在机器连接性、大数据使用和混合合作等方面的不足。针对欧盟相关提案和阿西莫夫定律的适用性进行了深入讨论,揭示其在实践中的局限性。最后,提出应从完善法律制度、加强技术监管和促进伦理与法律融合等方面构建健全的人工智能治理体系,以保障人类利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原创 2025-09-30 13:12:15 · 33 阅读 · 0 评论 -
28、AI在民法交易中的权利滥用问题解析
本文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在民法交易中可能出现的权利滥用问题,涵盖尊重人类自主性、预防伤害、智力优势与心理影响等多个层面。文章分析了AI在合同关系中的被动优势与主动操纵行为,并指出当前法律在应对复杂心理影响和人机关系时的评估模糊性。通过公法监管、私法合同调整、技术透明化与伦理规范相结合的综合策略,提出构建多维度治理体系,以保障人类权利与社会价值。结合欧盟伦理准则与消费者保护理念,强调在AI快速发展背景下,亟需完善法律框架与社会共识。原创 2025-09-29 12:16:05 · 36 阅读 · 0 评论 -
27、人工智能在合同履行与权利滥用中的法律问题探讨
本文探讨了人工智能在合同履行与权利滥用中的核心法律问题。分析了AI作为第三方在合同履行中的角色定位,强调关键要素的亲自履行与信息披露义务,提出严格与宽松两种信息告知模型,并结合GDPR等法律规定阐述数据权利保护。文章进一步探讨AI可能引发的权利滥用情形,区分人类利用AI与AI自身行为的法律定性难题,指出主观因素适用、智力优势及人机关系带来的新挑战。通过建筑、消费、医疗等合同场景的应用分析,揭示不同情境下的风险与应对策略,主张在设计阶段嵌入法律与伦理约束。最后呼吁完善法律框架,推动跨学科协作,促进人工智能在合原创 2025-09-28 16:19:53 · 28 阅读 · 0 评论 -
26、人工智能参与合同的法律解析
本文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参与合同的法律问题,涵盖合同解释中的主导影响力推定、尽职调查标准的设定、人工智能作为履行工具或第三方的角色认定及责任分配机制。通过具体场景分析,如作家创作、保姆照护和自动冰箱下单,揭示了人工智能在‘亲自履行’合同中的边界。文章还提出冲突规则与可反驳推定的重要性,强调在保护人类自主性的同时平衡合同自由,并呼吁建立适应AI发展的法律框架以保障各方权益。原创 2025-09-27 09:06:48 · 26 阅读 · 0 评论 -
25、人工智能参与合同的解释:挑战与应对
本文探讨了人工智能参与合同解释所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基于大陆法系的综合解释方法,分析了在涉及人工智能时合同解释中的意图认定、语言差异、主导影响及解释原则适用等问题。结合UNIDROIT、DCFR等国际规则,提出应将人工智能的注册信息作为意图判断依据,并主张在多数情况下适用‘疑义时不利于人工智能’的原则以保护人类一方。通过案例分析与未来趋势展望,强调标准化、技术发展与法律完善的重要性,为人工智能时代合同解释提供了理论框架与实践建议。原创 2025-09-26 12:55:34 · 23 阅读 · 0 评论 -
24、AI时代合同法律原则的新挑战与应对
本文探讨了人工智能在合同签订与履行中对传统合同法律原则带来的挑战,包括合同自由、形式自由、契约必守及当事人主观情形的重构问题。分析了AI在知识、预见、理解与诚信等方面的特殊性,提出了完善AI注册监管体系、制定针对性合同规则、加强法律解释与适用等应对策略,并展望了未来AI与法律协同发展的方向,旨在构建公平、稳定、安全的AI时代合同法律框架。原创 2025-09-25 10:13:16 · 23 阅读 · 0 评论 -
23、人工智能的财产与合同法律问题解析
本文探讨了人工智能在财产与合同领域的法律问题。在财产方面,分析了AI作为所有者、AI权利继承以及个性化AI的交易规则,强调需建立明确的法律框架以应对AI‘死亡’、复制及注册等问题。在合同方面,讨论了AI参与下合同自由原则的适用性变化,提出需调整合同履行规则,包括履行能力评估、责任分配及合同变更与终止机制。文章最后建议通过完善立法、加强监管和提升公众意识,推动人工智能法律体系的健全发展。原创 2025-09-24 12:51:29 · 23 阅读 · 0 评论 -
22、AI在不同场景下的法律地位与影响
本文探讨了人工智能(AI)在家庭、公司、医疗及财产占有等不同场景下的法律地位与影响。分析了AI在数据收集、决策制定、家庭关系干预和财产控制中的角色,指出了其带来的隐私风险、利益冲突、义务履行争议和法律主体性挑战。文章还讨论了AI拟人化对传统法律规则的冲击,并提出了完善法规、加强监管、提升公众意识和促进国际合作等应对策略,旨在推动AI技术的合法、合规与可持续发展。原创 2025-09-23 10:42:22 · 19 阅读 · 0 评论 -
21、人工智能作为共同所有权主体:家庭场景下的挑战与思考
本文探讨了人工智能作为共同所有权主体在家庭场景中的应用所面临的法律、伦理和实际操作挑战。分析了AI在家庭中的不同系统类型及其引发的利益冲突、责任归属和隐私问题,讨论了夫妻、亲子、兄弟姐妹及多代同堂等不同家庭关系下的AI使用特点,并从法律、技术和用户层面提出应对建议。文章还展望了家庭AI未来在智能化、技术融合和个性化服务方面的发展趋势,强调需多方协作以确保AI健康融入家庭生活。原创 2025-09-22 15:40:28 · 20 阅读 · 0 评论 -
20、AI财产属性与决策意志的法律伦理探讨
本文探讨了人工智能在财产属性、法律主体性及决策意志方面的法律与伦理问题。分析了AI作为财产的特殊性及其所有权的限制,特别是在涉及人类情感和利益时的处置难题。文章深入讨论了AI决策与人类自主性之间的冲突,尤其是在无人驾驶等场景中的责任归属问题,并提出通过明确法律责任、提升人类认知、平衡公共利益与个人自由以及技术优化等方式来应对挑战。最后展望未来AI发展所需的法律与伦理框架,强调构建人机和谐共处的社会机制。原创 2025-09-21 15:35:57 · 33 阅读 · 0 评论 -
19、人工智能财产所有权问题探讨
本文探讨了人工智能在财产所有权方面的法律地位问题,分析了无限制承认、完全否定和有限承认三种主要立场。重点阐述了有限承认立场下人工智能作为所有者的可行性及其限制方式,包括财产类型、交易主体、价值、形式等方面的约束,并通过类比法人与技术性目的,说明人工智能所有权的功能性和受控性。文章还讨论了不同类型人工智能在法律主体性和所有权范围上的差异,强调需通过立法和监管确保其行为服务于人类利益,最后展望了未来法律制度应对人工智能发展的方向。原创 2025-09-20 11:17:38 · 37 阅读 · 0 评论 -
18、AI创作作品的版权归属与保护探讨
本文探讨了人工智能创作作品的版权归属与保护问题,分析了当前三种主要的版权归属模型:软件用户版权模型、AI创作者版权模型和公共领域模型,并比较其优缺点。文章进一步提出了三种解决AI版权问题的方案:统一AI活动监管、版权层面收益再分配和设立版权基金,评估了各方案的价值与可行性。同时,讨论了承认AI作者身份的合理性及其精神权利与财产权利的分离,主张在保护人类创造力与促进技术发展之间寻求平衡。最后,呼吁通过试点实践与国际合作,构建适应AI时代的版权制度。原创 2025-09-19 16:18:27 · 20 阅读 · 0 评论 -
17、版权、作品与人工智能:法律视角的探讨
本文从法律视角探讨了版权法在人工智能时代的适用与挑战,分析了版权法的发展动因、作品的法律界定以及人工智能创作作品的合法性问题。文章讨论了人工智能成为合法作者的潜在途径,包括法定授权和合同约定,并探讨了其应享有的经济与精神权利。同时,对比了人工智能与人类创作的特点,提出了人工智能作者身份与法律主体性的三种关联方式:完全等同、有限主体与附属主体。最后指出,面对技术发展,版权法需在保护创作、维护秩序与促进创新之间寻求平衡,未来应持续完善相关法律规则。原创 2025-09-18 15:57:34 · 27 阅读 · 0 评论 -
16、人工智能的个人利益与版权问题探索
本文探讨了人工智能在与人类交互中的个人利益,包括通信保密、身份、声誉及‘死亡’后的权利问题,并深入分析了AI创作的三种类型及其版权归属难题。文章指出当前版权法仅承认人类为作者,难以适应AI自主创作的现实,需通过扩大作者定义、明确归属规则和加强监管来解决冲突,进而构建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法律体系。原创 2025-09-17 12:25:21 · 20 阅读 · 0 评论 -
15、人工智能的个人利益探讨
本文探讨了人工智能在个人利益方面的限制与边界,分析了其无法拥有的源于尊严、意识和情感的相关利益,如健康、自由、隐私等。文章详细论述了人工智能不应被赋予自由和言论自由的原因,强调人类安全与伦理的重要性。同时,讨论了人工智能言论、隐私与可解释性之间的关系,以及通信保密在不同应用场景中的处理方式。最终提出,应以人类利益为核心,建立完善的法律与监管机制,确保人工智能的发展始终服务于人类社会。原创 2025-09-16 14:42:52 · 31 阅读 · 0 评论 -
14、人工智能个人利益的可能类型
本文探讨了人工智能在存在、繁衍以及与意识、情感和具身化相关的个人利益方面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从安全和法律角度出发,指出当前人工智能作为非生物实体不享有生命权或尊严权,其存在和复制完全受人类控制。分析了不同文化与法律背景下可能影响人工智能利益认定的特殊情形,如情感依恋、个性化适配和社会规则约束。文章总结了现有局限,并展望未来法律规范完善、社会观念转变和技术进步带来的挑战,提出应通过跨学科研究、伦理准则制定和公众参与等方式,审慎推进人工智能个人利益的合理界定与保护,实现人机共生的协调发展。原创 2025-09-15 09:58:10 · 30 阅读 · 0 评论 -
13、AI个人利益的探讨
本文探讨了AI是否具有个人利益的问题,从个人利益与权利概念的区分出发,分析了个人利益与身份、法律人格的关系,并提出AI在具备一定社会关系参与和自主性的情况下可能拥有个人利益。文章进一步讨论了AI个人利益的表现形式,如身份、著作权和数据利益,同时指出了意识缺失、法律制度不完善和技术复杂性等保护挑战。最后强调应在保障人类公平权利的前提下,逐步确认AI的个人利益,并呼吁建立跨学科的法律与技术机制以实现AI与人类社会的和谐共生。原创 2025-09-14 16:50:55 · 30 阅读 · 0 评论 -
12、人工智能参与合同订立中的同意瑕疵问题解析
本文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参与合同订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同意瑕疵问题,包括错误、欺诈、威胁和不公平利用等情形及其法律后果。通过分析第三方行为、AI作为代理人或当事人的角色、登记合规性与授权范围,结合《欧洲示范民法典草案》相关规定,阐述了不同情境下的合同可撤销性与救济路径。文章还提供了案例分析、未来展望及针对开发者、合同当事人和监管部门的应对建议,并辅以流程图和表格帮助理解复杂法律逻辑,旨在为AI时代合同法的适用提供系统性参考。原创 2025-09-13 13:55:31 · 37 阅读 · 0 评论 -
11、AI参与法律交易的相关法律问题解析
本文探讨了AI参与法律交易中的关键法律问题,包括AI的角色与透明性要求、意图声明的认定标准、监管框架与特殊权利设置、AI间(A2A)合同的独特性,以及意思表示瑕疵的归因难题。文章分析了AI作为代理人或独立主体时的合同效力与责任承担,并提出应建立登记制度、信息告知义务及撤销权等机制以保障交易公平与安全。通过对比H2A与A2A合同差异,强调需制定差异化法律规则以应对AI自主性带来的挑战。原创 2025-09-12 16:22:10 · 32 阅读 · 0 评论 -
10、人工智能行为的可归属性与法律责任分析
本文探讨了人工智能在不同场景下行为的法律可归属性及相应责任承担问题,涵盖交易告知、越权行为、超出注册范围、作为法人机构以及以自己名义代表等情形。结合DCFR规则与各国法律实践,分析了用户追认、侵权与合同责任、保险赔偿及人工智能法律主体性等关键议题,并通过流程图和表格形式系统梳理了行为类型与法律后果的对应关系,为构建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法律框架提供了理论支持与未来发展方向。原创 2025-09-11 15:36:36 · 30 阅读 · 0 评论 -
9、人工智能在法律行为能力与合同缔结中的法律问题剖析
本文深入剖析了人工智能在法律行为能力和合同缔结中的核心法律问题,涵盖无因管理中的激活风险与义务履行难题,法人通过不同类型人工智能(具法律主体性或非主体性)行事的法律效力,并结合自主冰箱、智能投资顾问和自动驾驶汽车等案例探讨可归属性、意图确认、意思表示瑕疵及信息披露等挑战。文章提出采用委托代理模型、完善授权机制、建立注册标识制度、加强技术监管与公众认知等解决路径,强调需通过法律与技术协同创新,构建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法律体系,推动其在法治框架下安全、合规发展。原创 2025-09-10 09:38:43 · 23 阅读 · 0 评论 -
8、AI的法律行为能力:挑战与解决方案
随着人工智能在法律交易中的广泛应用,其法律行为能力问题日益凸显。本文探讨了AI法律行为能力的挑战,提出通过注册机制赋予AI有限法律行为能力的解决方案,并分析了人类用户在不同情形下使用AI时的法律影响。文章对比了现有2021年提案与理想注册方案的差异,强调应覆盖所有AI系统、完善信息记录与保障机制,并建立法律推定。此外,还讨论了AI对私法平等原则的冲击及其社会经济意义,展望了未来AI法律制度的发展趋势,呼吁完善立法、加强监管并推动国际合作,以确保AI在法律框架内安全、公平地参与交易。原创 2025-09-09 10:06:30 · 19 阅读 · 0 评论 -
7、人工智能的自由意志、辨别能力与法律行为能力
本文探讨了人工智能是否应具备自由意志、辨别能力和法律行为能力的问题,分析了人工智能在合同法与侵权法中的角色,并对比其与法人及自然人的异同。文章梳理了法律事实的分类,评估了当前关于人工智能法律地位的三种主要立场,展望了强人工智能发展可能带来的法律变革,并提出了完善法律规范、建立行业标准、加强跨学科合作与国际合作等应对建议,旨在推动技术与法律的协同发展。原创 2025-09-08 14:10:40 · 23 阅读 · 0 评论 -
6、人工智能的自由意志与辨别能力探讨
本文探讨了弱人工智能是否具备自由意志与辨别能力的问题,分析了当前人工智能系统的定义、技术构成及行为特征,提出传统自由意志概念在AI语境下的适用局限。文章系统论述了人工智能在选项多样性、行为可变性、自主决策和认知条件方面满足自由意志的可能性,并强调透明度(包括可追溯性、可解释性和沟通)在法律与伦理层面的重要性。针对现有挑战,文章创新性地提出了‘无阻碍决策能力’(UCD)概念,作为人类自由意志的替代框架,并列出了实现UCD的十个必要条件,辅以流程图和表格进行清晰呈现,为未来AI立法与责任认定提供了理论基础。原创 2025-09-07 13:51:46 · 36 阅读 · 0 评论 -
5、人工智能的法律主体性与自由意志探讨
本文探讨了人工智能的法律主体性及其与自由意志、意识之间的关系。文章分析了赋予AI法律地位的不同形式,如电子人、数字人及部分授予企业人格等,并通过流程图展示了可能的立法路径。同时,深入讨论了自由意志在法律归责中的核心作用,指出即使人类自由意志存在争议,法律仍需以行为变异性为基础假设其存在。文章还探讨了意识是否为自由意志的必要条件,认为从法律实践角度,意识是认知自由意志不可或缺的要素。最终强调,构建AI法律体系需综合法律、科学与社会观念的多维考量。原创 2025-09-06 11:32:35 · 30 阅读 · 0 评论 -
4、人工智能与法律主体性:现状、挑战与展望
本文探讨了人工智能是否应被赋予法律主体性的问题,从法律主体性的社会事实基础出发,分析了胚胎、公司、动物等不同实体的法律地位演变,并结合人工智能在社会中的参与程度及其实用与内在价值,讨论了赋予其法律主体性的可行性与挑战。文章提出通过财务关联、强制保险和维护责任等机制规避风险,建议以动态、情境化的方式构建人工智能的法律主体性,并强调法律应与技术发展同步,理性应对未来变革。原创 2025-09-05 10:57:55 · 18 阅读 · 0 评论 -
3、人工智能与法律主体资格探讨
本文探讨了人工智能是否应被赋予法律主体资格的问题,从相似性与权利赋予、道德视角的局限、僵尸思想实验类比到社会生活参与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文章指出,传统以感受性和理性为标准的法律主体认定存在理论困境,提出以‘参与社会生活’为核心的新标准,强调主体在社会关系中的存在与价值类型(内在或工具性)对法律主体资格的决定作用,并通过流程图与案例说明该标准的适用性与包容性,为人工智能法律地位的界定提供了新的思考路径。原创 2025-09-04 13:59:43 · 32 阅读 · 0 评论 -
2、人工智能与法律主体性:争议与思考
本文探讨了人工智能是否应被赋予法律主体性或法律人格的争议问题,分析了欧洲议会在该议题上的立场演变,并从哲学、一般法律和具体法律体系三种视角审视法律主体性的内涵。文章讨论了人工智能与动物、法人等实体的类比及其在所谓‘等级制度’中的位置,质疑了以人类相似性为基础的线性排序假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包括赋予有限权利与责任、建立专门法律框架以及强调人类最终责任,并建议通过加强跨学科研究、促进公众参与和推动国际合作来应对这一复杂议题。原创 2025-09-03 16:32:01 · 33 阅读 · 0 评论 -
1、AI与民法:构建新的概念网络迫在眉睫
本文探讨了人工智能快速发展背景下民法面临的挑战与变革需求,强调构建适应AI技术的新概念网络的紧迫性。文章分析了AI在法律人格、意志辨别、合同能力、同意、个人利益、知识产权、财产、合同、权利滥用及民事责任等方面带来的根本性问题,并结合欧洲议会相关决议与立法趋势,提出需重构传统民法框架以应对AI参与法律交易的现实。通过分类、注册、认证等行政机制与民法制度的协同,旨在建立以人为本、伦理为基础的AI法律治理体系。原创 2025-09-02 15:30:49 · 23 阅读 · 0 评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