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测量学:发展、争议与应用
1. 心理测量学的定义与重要性
心理测量学作为一门心理评估科学,虽常被视为心理学分支,但其影响远超于此。其科学原理广泛应用于教育、临床及职业等领域的评估。如今,统计建模的重大进展正深刻影响着心理测量学在教育和职业领域的应用,这一领域正迎来令人振奋的发展时期。
2. 心理测量学的历史渊源
- 古代中国的人才选拔 :早在公元前 500 年,孔子就指出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孟子认为这些差异可测量,荀子主张通过测量候选人能力来确定其职位。中国在夏朝就有通过竞争选拔官员的传统,到西周时期,测试内容涵盖射击技能、礼仪等。随后,选拔人才的标准逐渐丰富,包括“六艺”“六行”“六德”等。隋朝和唐朝引入的科举制度,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其考试的规范程序一直延续至今。
- 19 世纪欧洲的发展 :19 世纪欧洲的科学和社会进步催生了多种评估技术,尤其是在精神病诊断方面。达尔文的进化论对人类科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其表弟弗朗西斯·高尔顿在 1869 年出版《遗传天才》,认为天才具有遗传性。高尔顿建立了人体测量实验室,推导了标准差、回归和相关系数等统计指标,这些指标至今仍是现代统计学和测量科学的基础。詹姆斯·麦基恩·卡特尔在 1887 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测量实验室,但早期的人体测量和心理测量测试并未取得成功。不过,他们的观察和分析技术为现代心理测量学奠定了基础。
3. 智力的定义与早期探索
- 启蒙时代的观点 :爱德华·詹纳将人类智力分为从“白痴”到“精神完美”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31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