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犯罪与网络心理病理:现状、争议与对策
1. 网络犯罪相关探讨
网络犯罪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首先,人们会思考一些网络犯罪类型是否只是“新瓶装旧酒”,还是本质上就是不同类型的犯罪。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网络环境的特殊性,如在线去抑制效应等,可能会让一些人在网络上犯罪,而这些人在现实环境中可能从未想过犯罪。
- 相关研究推荐 :对法医学心理学感兴趣的读者,可以阅读Davies和Beech(2018)以及Crighton和Towl(2021)的教科书,这些书籍得到了英国心理学会的认可。
- 网络犯罪研究深入 :在《牛津网络心理学手册》中,有关于网络犯罪兴起的详细内容。Bada和Nurse的系统综述则很好地介绍了犯罪侧写如何应用于网络犯罪。而对于在线儿童性剥削材料相关犯罪,Steel等人的研究对这类犯罪者的认知扭曲进行了系统综述。
以下是一些网络犯罪相关术语解释:
|术语|解释|
| ---- | ---- |
|预付费用诈骗|一种在线诈骗,用户若满足最初看似微小的要求和费用,就会被承诺获得巨额经济回报|
|化身|用户在网络上的形象代表,尤其在三维虚拟世界中|
|犯罪心理学|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和减少犯罪行为|
|网络犯罪|使用计算机技术实施的任何非法行为|
|法医学心理学|将心理学应用于与法院、健康或司法系统相关的个人和组织|
|互联网促成的网络犯罪|存在线下等同犯罪,但互联网技术使其得以实现或扩展的犯罪|
|互联网特定的网络犯罪|不存在线下等同犯罪的网络犯罪| <
网络犯罪与心理病理关联解析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2613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