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数字货币与可信身份:金融数字化的新趋势
在当今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背景下,央行数字货币(CBDC)和可信身份等概念逐渐成为金融领域的热门话题。它们不仅代表着金融科技的前沿发展方向,也将对未来的金融体系和社会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央行数字货币的多维度探索
- CBDC与智能合约
智能合约由密码学家Nick Szabo于1993年首次提出,它是区块链上可调用、灵活且可控的程序,具有透明、可信、自动执行和强制履行等优势。目前,加拿大、新加坡、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等都在其CBDC实验中运用了智能合约,实验项目运行在以太坊、Corda、Hyperledger Fabric和Quorum等平台上。例如,加拿大的Jasper项目以及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的Stella项目基于智能合约建立了流动性管理机制(LSM),新加坡的Ubin项目通过智能合约发行CBDC。
基于CBDC的可编程性,有学者提出了“前瞻性条件触发”机制用于CBDC发行,涵盖了时间点条件触发、目标接收者条件触发、信贷利率条件触发和经济状态条件触发等货币有效性设计。研究表明,可编程性为CBDC提供了巨大的创新空间,有效丰富了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箱。数字美元基金会白皮书也对数字美元的可编程性和智能合约的应用持积极态度,认为数字美元能提供超越现有央行储备和纸币的新功能,可编程性将为价值转移的创新和精准性开辟新途径,还指出可编程CBDC具有实现真正的全额原子结算以及更好控制用户数据收集和利用等好处。 - CBDC运营结构
有观点认为中国货币发行遵循央行与商业银行的二元体系,设计“商业银行传统账户系统 + 数字货币钱包属性”,可使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130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