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形学习技术在计算机视觉中的应用
在计算机视觉领域,流形学习技术为解决诸多复杂问题提供了强大的工具。本文将深入探讨流形学习在目标模型更新、核密度计算、线性回归以及分类器设计等方面的应用。
1. 目标模型更新
在许多计算机视觉应用中,跟踪先前检测到的对象在当前帧中的对应位置是一项关键任务。对于给定的对象区域,可以计算其特征的协方差矩阵作为对象的模型。在当前帧的所有可能位置中,搜索与模型具有最小协方差距离的区域,并将其指定为估计位置。为了适应对象外观的变化,会存储一组先前的协方差矩阵,并在流形上计算平均协方差矩阵作为对象的代表。
操作步骤如下:
1. 计算给定对象区域的特征协方差矩阵,作为对象模型。
2. 在当前帧的所有可能位置中,搜索与模型具有最小协方差距离的区域。
3. 存储一组先前的协方差矩阵。
4. 在流形上计算平均协方差矩阵,作为对象的代表。
示例结果表明,使用基于加权平均的更新机制,检测率可达到 100%,而不进行模型更新时,检测率仅为 47.7%。
2. 核密度计算
均值漂移是一种非参数聚类技术,不需要事先知道聚类的数量,也不限制聚类的形状。数据点被假设来自一个未知的分布,该分布通过向量空间中的核密度估计进行近似。
核密度估计公式为:
[f(x) = \frac{1}{N} \sum_{i=1}^{N} H(x - x_i) = \frac{\kappa}{N} \sum_{i=1}^{N} h(|x - x_i|^2)]
其中,(H(x) = \kappa h(|x|^2)) 是一个单位半径的径向对称核。
流形学习在视觉中的应用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820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