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tio安全与身份管理深度解析
在当今的应用和系统安全领域,长期以来网络一直是关注的焦点。过去,我们通过构建诸如防火墙、VPN等外部防护机制来抵御攻击,但一旦这些外层防护被攻破,攻击者便能够轻易地访问众多系统。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我们在信任域内采用了深度防御和网络隔离的策略,要求安全管理员精心配置网络,为不同的应用分配IP地址、设置访问权限和端口等,以确保应用之间能够正常通信。这种安全策略在系统变化缓慢的环境中效果显著,当系统变化以天为单位时,手动配置或自动化维护网络相对容易。
然而,在基于容器的系统中,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系统的变化速度不再以天来衡量,而是以秒计算。在这种高度动态的环境下,传统的网络安全模型逐渐失效。其核心问题在于,传统网络安全过度依赖IP地址这一单一的网络身份标识。IP地址并不能准确代表应用,而且在像Kubernetes这样的动态环境中,IP地址会被不同的工作负载反复使用,因此不足以作为策略制定和安全保障的依据。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Istio引入了一项关键特性,即为服务网格中的每个工作负载分配独立的身份标识。这些身份标识与工作负载紧密绑定,而非特定的主机或网络身份。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制定与服务部署和系统拓扑变化无关的服务间通信策略,而不必受限于网络因素。
访问控制、认证与授权
在探讨Istio的身份管理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访问控制、认证和授权的基本概念。
访问控制的核心问题是:“实体能否对对象执行操作?” 这里的实体被称为 “主体”,操作是系统定义的某种行为,而对象则是主体作用的目标。以Unix文件系统为例,用户主体可以对文件对象执行 “读取”、“写入” 或 “执行” 等操作。
认证主要关注主体的身份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092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