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中的延长现象:双语与单语口语研究
1. 引言
在日常口语交流中,自发语言的产生往往使说话者处于时间紧迫的状态,他们需要边思考边表达。这种“极端条件”给说话者带来诸多问题,如思想的表述、用词的选择以及错误的修正等,进而导致“思想与语言之间的差距”,表现为言语中的犹豫、错误起始和重新表述等现象。
犹豫现象是自发语言的特征之一,存在于任何语言和说话者的言语中,而声音的延长就是其中一种,包括元音(如 vo - o - ot、nu - u - u)和辅音(如 s - skazal、khodim - m - m)的延长。这种延长现象与非言语声音的插入(发声)不同,可根据其在文本中的语法意义来区分。
对这种材料的研究具有多方面的意义。从普通语言学角度看,可研究母语和非母语的言语、单语者和双语者的言语以及延长现象的特征;从社会语言学角度,能探讨男女言语差异、汉语使用者俄语水平对其言语的影响等;从心理语言学角度,可分析不同心理特征说话者产生的文本。研究结果在语言教学、语言鉴定和刑事语言学、自动自然语言处理系统以及人工智能的创建等方面都有应用价值。
2. 材料与方法
为获取研究材料,记录了 4 组文本:
1. 以俄语为母语的俄罗斯单语者(R),共 10 篇文本。
2. 以汉语为母语且不懂俄语的中国单语者(Ch - Ch),共 10 篇文本。
3. 以汉语为母语且懂俄语的双语中国人(Ch - Ch1),共 10 篇文本。
4. 以上述双语中国人为对象,以俄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文本(Ch - R),共 10 篇文本。
这里所说的单语者和双语者仅考虑他们对俄语和汉语的掌握情况。所有说话者均为 20 -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