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中“意外”与“预期”的标记词探索
1. 标记词“wo”与“lo”的基本功能
在语言交流里,“wo”和“lo”这两个标记词有着独特的作用。“wo”用于表明命题内容或者当前话语动作的意外性,而“lo”则表示其预期性。这一基于内省的概括,还得到了相关实验的支持。
我们认为,“wo”和“lo”属于表达性成分,并且运用默认逻辑,通过常态条件句来刻画“意外”与“预期”的概念。这一分析对格赖斯合作原则也有着进一步的启示,因为“wo”和“lo”的使用涉及到一般的世界知识,其中包括话语正常推进的条件。
2. 默认逻辑下的“意外”与“预期”
2.1 默认逻辑的基本概念
在默认逻辑中,“>”被称为“常态条件句”,它表示在正常情况下能够得出的结论,也就是在没有反驳因素的情况下。其语义定义如下:
[
\llbracket A > B \rrbracket_M(w) \text{ 为真,当且仅当 } *M(w, \llbracket A \rrbracket_M) \subseteq \llbracket B \rrbracket_M
]
条件句“(\phi > \psi)”可以理解为“如果(\phi),那么通常会得出(\psi)”。
2.2 常态条件句在语言分析中的应用
默认逻辑在捕捉语言理解中的预期性和意外性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例如在泛化句和进行体的分析中。泛化句虽然存在例外情况,但通常适用于普通的类示例,如“Birds fly”可以表示为“Bx > Fx”。进行体句子会产生“进行体悖论”,即所描述的事件未完成,但可以认为当前正在进行的事件最终会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561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