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挫折承受力与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研究
大学生挫折应对指导
大学生在遭遇挫折时,通常会产生紧张情绪,他们会采取行动来消除或缓解这种紧张状态,这就是挫折适应。挫折适应能力因人而异,一般来说,强者比弱者、经历多次失败或打击的人、外向者比内向者的挫折承受力更高,同时还受个人思想水平、智力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挫折适应大致可分为积极适应和消极适应两类。积极适应的大学生能直面现实,采取有效行动缓解紧张;消极适应则可能无效,甚至会给个人或社会带来更大危害。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应正确引导受挫学生,鼓励积极适应,消除消极适应,可采用以下方法:
- 正确认识自我 :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现自身优势,肯定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同时全面、正确地评价自己的不足和缺陷。在此基础上,增强生活的勇气和信心,以正确、积极的态度看待社会和生活。以平常心接受失败,将挫折视为个人发展的机会,这样的态度能减轻挫折带来的压力。
- 合理精神宣泄 :合理的精神宣泄能化解不良情绪,减轻心理痛苦。受挫后,大学生可以向知心朋友或可敬的老师倾诉委屈和感受。学会倾诉既能抚慰心灵,治愈情感创伤,又有助于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因为合理的倾诉能将内心的忧郁、痛苦和不公尽情倾吐,获得他人的理解和帮助,清除心灵的阴霾,恢复心理平衡和生活的支点。此外,还可以通过旅行改变环境、参加各种活动转移注意力,淡化挫折的负面影响。
- 增强挫折承受力 :挫折承受力是指个人抵抗攻击或失败的能力,是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人的挫折抵抗能力并非恒定不变,它与自身生理素质、认知因素、人格因素、挫折和社会支持影响频率以及挫折经历直接相关。社会变化要求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86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