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城市:概念与隐喻探索
1. 拟人化助力人机互动
在科技发展的进程中,拟人化的概念逐渐超越了简单的类人外形。它意味着机器人具备人类的特征和行为,即便外形与人类迥异,比如看起来像个盒子。这些机器人能够对情感做出回应,进行情感交流,理解并使用人类语言进行对话,还能轻松地通过人类的手势和指令进行控制,其行为方式也符合社会规范,易于理解。
拟人化有助于人类更好地接受和使用技术,促进人机之间的互动与合作。自然语言处理、情感计算等相关领域的进步,正推动着这一方向的发展。例如,制造拟人化机器人的实际优势在于,它能简化人机交互,让人们对机器人系统感到熟悉,并借助人类在社交互动中积累的技能。像动画玩具和娱乐机器人就是明显的例子,而工业机器人的拟人化也同样具有价值。
然而,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我们面临着图灵红旗法则的挑战,即自主系统的设计应确保其不会被误认为是其他事物,并在与其他主体交互时明确表明自身身份。在城市中广泛应用机器人和人工智能,还存在社会接受度、责任认定和机器保护等问题。而且,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自主的网络物理系统往往仍需要人类的参与。
2. 从零开始的智慧城市
如今,全球有数百座全新的城市正在建设中,这些城市从一开始就将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分析纳入总体规划,成为所谓的“从零开始的智慧城市”,韩国的松岛以及亚洲和中东的一些城市就是典型代表。
从规划之初就考虑智能技术,相较于将新技术融入旧有城市结构,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一座城市的历史和建筑发展往往赋予了它独特的魅力,新建城市可能会缺失城市历经数百年有机演变以及几代人积累的文化和人文特色。
基于这种从零开始建设且在建成前无人居住的智慧城市理念,我们可以将城市视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29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