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网络本体中的基本人类价值观与道德基础理论解析
在价值研究领域,价值网络(ValueNet)整合了基本人类价值观理论(BHV)和道德基础理论(MFT)的本体模块。这两个理论虽有重叠,但视角不同,都旨在为人类价值体系提供跨文化的解释。
1. 价值网络理论模块概述
BHV和MFT理论都提出了“通用”模型,试图为整个人类价值体系提供与文化无关的解释。不过,MFT采用更具发展性的视角,而BHV则考虑了许多社会行为因素。这种差异导致两者在价值关系上都存在“对立”,但MFT以价值 - 违反的二元对立结构呈现,BHV的环形模型则侧重于行为焦点和态度的对立。
2. 基本人类价值观理论(BHV)
- 理论背景 :20世纪80年代,Shalom Schwartz提出了基本人类价值观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类价值观以“价值轮”的形式组织,即环形模型。最初模型包含10种价值观,后来细化为19种。此模型基于价值观的对立和相似性,分为宏观类别,主要由个人性格特征决定,如自我超越与自我提升、保守与对变化的开放。该模型启发了问卷(Portrait Values Questionnaire,PTV)的设计,用于探索不同国家的价值观。
- BHV本体类
- 态度类
-
bhv:GrowthAndAnxietyFree:积极主动的态度,体现超越自我的世界观,对新奇和变化更开放。 -
bhv:SelfProtectionA
-
- 态度类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41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