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架构解析:从数据编码到状态存储
1. 以太坊数据编码:递归长度前缀(RLP)
在以太坊网络中,账户、交易及相关消息的流动与存储方式是一个关键问题。在深入探讨以太坊不同类型的交易和消息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以太坊数据是如何进行编码以实现存储和传输的。为此,以太坊开发者开发了一种名为递归长度前缀(Recursive Length Prefix,RLP)的编码方案。
1.1 序列化的概念
序列化是计算领域常用的一种机制,用于将数据结构编码为适合在网络通信链路上存储和/或传输的格式(字节序列)。接收方收到序列化数据后,会对其进行反序列化以获取原始数据结构。序列化和反序列化也分别被称为编组(marshaling)和解组(un - marshaling)。常见的序列化格式包括 XML、JSON、YAML、协议缓冲区(protocol buffers)和 XDR 等,可分为文本和二进制两种类型。在区块链中,需要对不同类型的数据(如区块、账户和交易)进行序列化和反序列化,以支持网络传输和客户端存储。
1.2 RLP 编码方案
RLP 是以太坊开发者专门开发的一种编码方案,用于在以太坊中对二进制数据进行序列化,以便在网络上存储或传输,同时也用于在存储介质上的 Merkle Patricia Trie(MPT)中保存状态。它是一种确定性且一致的二进制编码方案,用于序列化以太坊区块链上的对象,如账户状态、交易、消息和区块等。RLP 操作字符串和列表以生成适合存储和传输的原始字节。它是一种简约且易于实现的序列化格式,不定义任何数据类型,只是将结构存储为嵌套数组。也就是说,RLP 的主要目的是对结构进行编码,而非对特定数据类型进行编码。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8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