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何看不见DNA序列改变,却能造成遗传差异?
DNA甲基化是一种独特的遗传调控机制,它在不改变基因组DNA的核苷酸序列的前提下,能够引起基因表达的遗传性变化。这一过程主要通过DNA甲基转移酶(DNA methyltransferases, DNMTs)的作用,在胞嘧啶的5号碳原子上添加甲基基团来实现。这种表观遗传修饰在生物界中广泛存在,是一种既保守又可逆的调控方式。
在生物体内,DNA甲基化水平通过甲基化和去甲基化的动态平衡来维持。具体来说,DNA甲基化的过程可以细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从头甲基化,即在原本未甲基化的DNA位点上建立新的甲基化模式;二是维持甲基化,即在DNA复制过程中保持原有的甲基化模式。相应地,DNA去甲基化也分为两种形式:主动去甲基化,这是一种有意识的去甲基化过程,涉及特定的酶来移除甲基基团;被动去甲基化则通常发生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由于DNA复制后新合成的链未能及时甲基化,导致甲基化水平的自然下降。
这四种关键的甲基化和去甲基化过程,均由一系列特定的酶来催化完成,它们共同参与调控基因的表达,影响细胞命运和生物体的发育。
01植物DNA甲基化机制
植物建立甲基化是由RdDM(RNA-directed DNA methylation)途径介导的,RdDM途径是植物特有进行甲基化修饰的重要途径。RdDM途径是由小RNA(siRNA)介导的转录水平基因沉默(Transcriptional gene silencing, TGS)调控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