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数字时代的神学与人类发展:数字与宗教、超人类主义与天主教的交织探讨
1. 数字技术与宗教的神学探讨
在探讨数字技术与宗教的关系时,Trozzo借助Tillich的理论,提出了“网络维度”的概念。他认为数字梦想虽已破碎,但需要以更细致的方式研究这一主题。网络空间的模糊性要求我们挖掘其积极潜力,就像Tillich所主张的明确存在那样。
Trozzo指出,互联网是一个基于信任构建的去中心化基层系统,信任问题是网络安全讨论的核心。他用“网络维度”取代“网络空间”,强调其与生活其他领域相互渗透,不能孤立看待。
Trozzo进一步阐述了网络维度的概念,希望它能为精神工作的展现提供空间。他思考了上帝的工作如何通过网络空间实现,以及哪些因素会阻碍这一过程,还探讨了上帝之国的所在,以及网络空间成为治愈、正义和新型人际关系渠道的可能性。不过,有人担心他过早预设研究结果,而未考虑研究可能无果。
Trozzo没有盲目依赖Tillich,而是引入更具物质性和具身性的技术概念,承认性别、阶级等因素对网络空间实际运作的影响。他认为,在结构的局限所产生的裂缝中,能遇到神圣的意义,通过“圣言神学”中存在与距离的模糊性,能与精神或神圣相遇。
然而,这种探讨存在一些问题。它在不同思想家之间的转换过于流畅,让人怀疑整体的连贯性。Tillich的维度论述能否适应数字技术的影响也值得商榷,他对非人类的工具性解释可能无法充分描述数字技术的复杂性。
Trozzo还引入了大数据、数据挖掘等主题,指出将人类简化为可计算身份所引发的伦理和神学问题。他借鉴Katherine Hayles的观点,区分了信息和叙事,强调叙事对理解人类的重要性,一旦个体被简化为数据,叙事这一生活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34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