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后数字时代的宗教神学:挑战与机遇
在当今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后数字时代的到来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宗教神学领域也不例外。从个人的家庭经历到学术研究的深入探讨,后数字时代与宗教神学的交织呈现出复杂而多元的图景。
家庭中的宗教与时代变迁
回顾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克罗地亚北部处于德国统治之下,南部则被意大利掌控。这种政治格局深刻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甚至宗教信仰。作者的外祖父母和祖父母在战争中的不同经历,反映了宗教与政治、民族身份之间的复杂关系。外祖父是天主教徒,外祖母是无神论者;祖父是无神论者,祖母是塞尔维亚东正教徒。他们所属的军队在战争中相互对抗,战后的命运也截然不同。
在共产主义南斯拉夫时期,宗教被官方视为人民的鸦片,但许多人仍然坚持信仰。这种现象表明,宗教不仅仅是一种信仰,还与政治归属、民族身份、战争经历和工作保障等问题密切相关。作者的家庭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母亲是天主教信徒,送作者去教堂接受洗礼、领圣餐和坚振礼;父亲是无神论者,但并不反对。作者在教堂学习宗教知识,在学校学习马克思主义,却并未感到矛盾。
然而,柏林墙倒塌后,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堂突然挤满了人,人们在一天内接受了从洗礼到坚振礼的所有圣礼。曾经的南斯拉夫人变成了克罗地亚人,曾经的无神论者在祭坛前狂喜祈祷。参加教堂活动成为了在社会中前进的一种方式。20世纪90年代的巴尔干战争期间,天主教和塞尔维亚东正教教堂支持各自的国家。战争结束后,天主教会积累了巨大的权力,开始将其最严格的教义强加给每个人,试图让克罗地亚社会倒退。
作者自己组建家庭后,家庭中的宗教和民族分歧与伴侣家庭的分歧相互交织。宗教和民族身份与学校、医疗、就业等各个方面紧密相连,家庭聚餐时的场景依然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37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