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与女性主义翻译中的文本策略与影响
1. 宗教翻译背景与《天主教研读圣经》的诞生
在宗教翻译领域,《圣经》的翻译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焦点。瑞典作家兼翻译家贡内尔·瓦尔奎斯特曾在20世纪70年代代表罗马天主教会参与圣经委员会的工作,但不久后便辞职。她认为《圣经》的翻译需考虑其在教会中的使用方式,不能脱离宗教的接受、使用和解释。
2001年,完整的《2000圣经》译本出版。同年,罗马天主教礼仪部发布了《真实礼仪》指令,强调圣经文本在礼拜仪式中的翻译应“完整且准确”,更倾向于直译而非意译。瑞典天主教会代表认为《2000圣经》的一些段落需要修订以符合新指令,于是与管理该译本版权的瑞典圣经协会进行协商。天主教会希望进行约2000处修订,而瑞典圣经协会只允许不超过20处修订,最终此事未能达成一致。
最终,斯德哥尔摩罗马天主教教区发起了制作《2000圣经》新约天主教版本的倡议,即《天主教研读圣经》。该版本保留了《2000圣经》新约的原文、脚注和附录,并添加了天主教的引言和脚注。这些脚注和引言由哥德堡天主教圣伊丽莎白民众高中的教师伊曼纽尔·森纳斯特兰德撰写,并由天主教学者戈斯塔·哈隆斯滕和托德·福恩伯格修订。该版本于2020年由天主教出版社维里塔斯出版,斯德哥尔摩天主教主教安德斯·阿尔博雷柳斯撰写并签署了前言。
2. 机构翻译与中介的概念
《天主教研读圣经》可被视为机构性的翻译成果,它并非代表个人译者的关注点,而是体现了天主教会这一机构及其所持的信仰。在翻译研究中,“机构”这一概念已存在数十年,用于讨论在出版社、组织和官方机构等具体机构内进行的翻译活动。社会学家对“机构”的理解,即主要指受规范和价值观支配的不同类型社会结构,也逐渐被纳入翻译研究。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67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