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开发工作流与工具全解析
1. 跨平台编译与链接基础
在软件开发中,为特定目标平台编译代码需要专门的工具集。存在针对特定架构的编译器,它能为不同于构建机器的特定目标生成机器指令,这个过程被称为交叉编译。交叉编译器运行在开发机器(主机)上,生成可在目标设备上执行的特定机器代码。
以构建由多个独立模块组成的程序为例,第一步是将所有源文件编译成目标文件。之后,通过链接器将这些目标文件中的所需符号链接在一起,并安排内存区域,最终生成可执行文件。链接器的默认可执行文件格式是可执行与可链接格式(ELF),这是许多Unix和类Unix系统中程序、对象、共享库甚至GDB核心转储的默认标准格式。
ELF文件被划分为多个部分,每个部分对应程序执行所需的特定内存区域。文件开头是一个头部,包含指向文件内各个部分的指针,这些部分包含程序的代码和数据。链接器将描述可执行程序的区域内容映射到以点(.)开头的部分,运行可执行文件所需的最少部分包括:
- .text :包含程序的代码,以只读模式访问,包含程序的可执行指令。链接器将编译到目标文件中的函数安排在这个部分,程序总是在这个内存区域内执行指令。
- .rodata :包含在运行时不能更改的常量值。编译器将其用作存储常量的默认部分,因为在运行时不允许修改存储的值。
- .data :包含程序中所有已初始化变量的值,在运行时以读写模式访问。它包含代码中已初始化的所有变量(静态或全局)。在执行之前,这个区域通常会被重新映射到RAM中的可写位置,并且在程序初始化期间,即在执行main函数之前,ELF的内容会自动复制到该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2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