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气体宇宙学与结构形成:替代传统暴胀模型的新视角
1. 弦气体宇宙学中的谱特征
弦气体宇宙学在生成近似绝热密度涨落的近似标度不变谱方面,提供了一种有别于著名暴胀模型的机制。在该模型中,对数项以及模式 $k$ 退出哈勃半径时温度 $T(t_i(k))$ 对 $k$ 的依赖,都会导致谱出现小的蓝倾。这种特征是弦气体宇宙学场景所特有的,在暴胀模型中无法重现。因为在暴胀模型里,引力波的振幅由哈勃常数 $H$ 决定,而哈勃常数在暴胀期间不会增加,所以引力波谱不可能出现蓝倾。
具体来说,研究张量谱的倾斜时,我们的计算仅在特定范围内有效,即对数零点的大 $k$ 一侧。在这个有效范围内,对数因子会使谱明确呈现蓝倾。此外,式 (6.86) 中与对数项相乘的因子 $1 - T(t_i(k))/T_H$ 也是蓝倾的另一个来源。由于 $k$ 值较大的模式在稍晚的时间 $t_i(k)$ 退出哈勃半径,此时温度 $T(t_i(k))$ 稍低,该因子会更大。
从启发式的角度理解,越接近哈格多恩温度,热浴中长弦态的占比越高,与纯辐射浴的压力相比,压力会更小。因为能量 - 动量张量中的压力项(严格来说是各向异性压力项)决定了张量模式,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模式退出哈勃半径时波数 $k$ 的值越小(即温度 $T(t_i(k))$ 越高),张量模式的振幅越低。相反,标量模式由能量密度决定,能量密度随 $k$ 的减小和 $T(t_i(k))$ 的增加而增加,从而导致轻微的红倾。
2. 弦气体宇宙学的预测与检验
弦气体宇宙学模型预测了谱的轻微红倾,这与许多简单暴胀模型的结果一致。然而,该模型与暴胀宇宙场景的一个显著区别在于,它预测了引力波谱的轻微蓝倾。因此,一种排除暴胀场景的方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22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