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7keeper
这个作者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展开
专栏收录文章
- 默认排序
- 最新发布
- 最早发布
- 最多阅读
- 最少阅读
-
15、探索Mesh R - CNN:实现3D物体检测与建模的融合
Mesh R-CNN是一种将2D物体检测与3D模型构建相结合的端到端深度学习模型,基于Mask R-CNN架构扩展,引入体素预测和网格细化分支,实现从单张图像中检测物体并生成高质量3D网格。该模型融合网格与体素两种3D表示方式,利用图卷积神经网络优化几何结构,并通过倒角、法线和边损失函数提升预测精度。博文详细介绍了其架构、训练流程、演示运行方法及在VR/AR、机器人视觉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并提供了代码安装与实验复现指南。原创 2025-11-03 09:24:22 · 17 阅读 · 0 评论 -
14、SynSin:单图像端到端视图合成技术详解
本文详细解析了SynSin这一先进的单图像端到端视图合成技术,涵盖其网络架构、核心模块(空间特征与深度网络、神经点云渲染器、细化模块与判别器)、训练与评估流程,以及使用预训练模型进行推理的完整实践方法。文章还总结了关键技术要点,提供了常见问题解决方案,并探讨了其在VR/AR、自动驾驶和影视制作等领域的应用前景与未来发展方向。原创 2025-11-02 13:57:50 · 19 阅读 · 0 评论 -
13、3D人体建模与视图合成技术解析
本文深入解析了3D人体建模与视图合成技术,重点介绍了SMPLify方法如何从2D图像中拟合3D人体姿态和形状,以及SynSin模型在端到端视图合成中的应用。涵盖了技术原理、优化目标函数、代码实践、模型训练与测试流程,并提供了实际操作示例和可视化结果展示,全面展示了这两项技术在AR、VR、游戏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原创 2025-11-01 09:26:52 · 14 阅读 · 0 评论 -
12、3D人体建模技术:从基础到应用
本文深入探讨了3D人体建模技术,从基础概念到实际应用。文章介绍了传统关节模型的局限性,并引出基于顶点网格的SMPL模型,详细解析其数学表达、形状与姿势解耦机制及线性混合蒙皮技术。通过代码示例展示了如何使用SMPL生成随机3D人体,并介绍了SMPLify方法如何通过优化目标函数从2D数据估计3D姿态与形状。最后,文章总结了该技术在虚拟现实、安防监控和医疗康复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并展望了未来融合多模态数据与深度学习的发展方向。原创 2025-10-31 13:01:40 · 20 阅读 · 0 评论 -
11、探索可控神经特征场
本文深入探讨了基于GIRAFFE模型的可控神经特征场在计算机视觉中的应用,涵盖特征场生成、特征到图像的映射机制、多数据集上的场景生成实验(如Cars和CelebA-HQ)、模型训练流程及优化思路。通过分析不同数据集的特点与应用场景,展示了该技术在游戏开发、虚拟现实、影视制作等领域的实际应用潜力,并展望了未来在分辨率提升、控制精细度和跨领域融合方面的发展方向与挑战。原创 2025-10-30 12:47:34 · 15 阅读 · 0 评论 -
10、探索神经辐射场(NeRF)与可控神经特征场
本文深入探讨了神经辐射场(NeRF)的模型架构与基于辐射场的体积渲染原理,解析了其通过谐波嵌入和多层感知机实现3D场景连续表示的方法。进一步介绍了GIRAFFE模型如何结合NeRF-like结构、组合运算符与神经渲染模型,在GAN框架下实现可控的3D感知图像合成。文章还对比了NeRF与GIRAFFE的特点、应用场景及局限性,并展望了未来在虚拟现实、游戏开发等领域的应用潜力与优化方向。原创 2025-10-29 09:32:59 · 15 阅读 · 0 评论 -
9、探索神经辐射场(NeRF):原理与实践
本文深入探讨了神经辐射场(NeRF)的原理与实践,介绍了其如何利用神经网络对3D场景中的辐射场进行建模,实现高质量的视图合成。文章详细解析了NeRF的模型架构、训练流程及基于辐射场的体渲染技术,并通过代码示例展示了在合成奶牛数据上的训练与渲染过程。同时讨论了NeRF在存储效率和细节表现方面的优势,以及训练耗时和泛化能力方面的挑战,为3D深度学习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原创 2025-10-28 16:41:47 · 16 阅读 · 0 评论 -
8、可微体渲染:原理、实现与应用
本文深入探讨了可微体渲染的原理、实现方法及其在3D模型重建中的应用。文章首先介绍了可微渲染的必要性,随后详细解析了体渲染的五大核心步骤:3D空间表示、相机定义、光线采样、体积采样与光线行进,并结合PyTorch3D提供了各阶段的代码实现。最后,通过从多视图2D图像重建3D体积模型的完整案例,展示了可微体渲染的强大能力,涵盖损失函数设计、优化循环及结果可视化,为3D视觉任务提供了端到端的可微分解决方案。原创 2025-10-27 11:41:02 · 14 阅读 · 0 评论 -
7、基于可微渲染的物体姿态检测与跟踪
本文介绍了基于可微渲染的物体姿态检测与跟踪方法,阐述了传统渲染不可微的原因及Soft Rasterizer实现可微渲染的原理。通过PyTorch3D库中的可微渲染技术,将姿态估计问题转化为优化问题,结合轮廓和纹理信息进行相机位置优化,并提供了茶壶和玩具牛的姿态估计代码实现。文章还展示了如何将可微渲染与深度学习结合,实现端到端的模型训练,为3D计算机视觉任务提供了高效解决方案。原创 2025-10-26 16:35:05 · 18 阅读 · 0 评论 -
6、可变形网格模型拟合与可微渲染在计算机视觉中的应用
本文介绍了可变形网格模型拟合点云与可微渲染在计算机视觉中的应用。通过优化Chamfer距离将网格从球体变形以拟合输入点云,并结合Mesh Laplacian平滑、法线一致性和边缘损失等正则化项提升拟合质量。使用PyTorch3D实现完整的拟合流程,展示了不同正则化策略对结果的影响。进一步地,文章探讨了可微渲染在物体姿态估计与跟踪中的关键作用,将其建模为端到端可优化问题,利用渲染图像与观测图像的差异反向传播梯度来更新3D模型参数。提供了详细的代码实现思路和实验分析,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为3D计算机视觉任务提供原创 2025-10-25 09:57:09 · 16 阅读 · 0 评论 -
5、3D计算机视觉中的PyTorch3D应用:从异构批次处理到变换与旋转
本文深入探讨了PyTorch3D在3D计算机视觉中的核心应用,涵盖异构批次处理、3D变换与旋转操作以及可变形网格模型拟合点云的技术细节。文章通过代码示例展示了如何高效处理不同规模的网格数据、利用SO(3)和SE(3)进行旋转建模,并实现从点云中拟合可变形网格的优化流程。同时介绍了数据预处理、损失函数设计及优化策略,为机器人抓取、工业检测和人脸跟踪等实际应用场景提供了技术基础。原创 2025-10-24 15:47:06 · 13 阅读 · 0 评论 -
4、3D数据处理与计算机视觉基础
本文深入介绍了3D数据处理与计算机视觉的基础知识,涵盖坐标转换、渲染流程、光栅化与着色原理,并结合PyTorch3D实现网格渲染的完整编码练习。文章详细解析了光源模型(环境光、点光源、方向光)和着色模型(朗伯模型、冯氏模型),并展示了如何通过相机、灯光和材料设置生成不同视觉效果的图像。此外,还探讨了深度学习中的优化方法,特别是随机梯度下降在处理异构3D数据中的应用,以及旋转的不同表示方式(旋转矩阵、四元数、轴角)及其相互转换,包括SE(3)空间中的指数映射与对数映射。内容适用于从事3D深度学习与计算机视觉的原创 2025-10-23 12:20:33 · 12 阅读 · 0 评论 -
3、3D数据处理:OBJ文件格式、坐标系统与相机模型
本文深入介绍了3D数据处理中的核心内容,涵盖OBJ和MTL文件格式的结构与解析,详细讲解了顶点、面、纹理、法线及材质属性的定义。通过Open3D和PyTorch3D的实际代码示例,展示了3D网格的加载与可视化。文章重点阐述了世界坐标、相机视图坐标、NDC和屏幕坐标四大坐标系统的转换关系,并结合透视相机与正交相机模型,演示了从3D到2D的投影过程。最后总结了技术要点并展望了在复杂模型、实时交互与多模态融合方向的应用前景。原创 2025-10-22 14:12:29 · 21 阅读 · 0 评论 -
2、3D数据处理入门
本文介绍了3D深度学习中的基础概念与技术要求,涵盖开发环境搭建、3D数据表示方法(点云、网格、体素)、常用文件格式(PLY和OBJ)的解析与加载、3D坐标系及其转换(笛卡尔、柱面、球面坐标系),以及透视与正交相机模型的基本原理。通过Open3D和PyTorch3D的实际代码示例,帮助读者掌握3D数据的可视化与处理流程,为后续深入学习3D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应用打下坚实基础。原创 2025-10-21 09:21:47 · 12 阅读 · 0 评论 -
1、基于Python的3D深度学习实践指南
本文是一份基于Python的3D深度学习实践指南,面向初学者和中级机器学习从业者。内容涵盖3D数据处理基础,包括点云、网格和体素表示,以及PLY和OBJ文件格式解析。深入讲解3D坐标系、相机模型(透视与正交)、渲染流程、光源模型与几何变换,并结合PyTorch3D实现代码示例。进一步介绍多个前沿3D深度学习应用,如可变形网格拟合、可微渲染、神经辐射场(NeRF)、可控神经特征场、3D人体建模(SMPL)、端到端视图合成(SynSin)和Mesh R-CNN等,帮助读者掌握从基础到高级的3D视觉技术体系。原创 2025-10-20 11:59:46 · 9 阅读 · 0 评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