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7keeper
这个作者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展开
专栏收录文章
- 默认排序
- 最新发布
- 最早发布
- 最多阅读
- 最少阅读
-
89、基于最大似然估计从地震响应中识别结构物理参数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大似然估计在时域中识别动力学系统物理参数的方法。通过将质量-弹簧-阻尼系统的运动方程转化为时间序列模型,并利用最大似然估计求解系数矩阵,进而结合Ibrahim时域技术构建矩阵G,从其特征值和特征向量中提取频率、阻尼比和振型等模态参数。方法通过5层框架有限元模型的数值模拟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准确稳定地识别正常框架与含薄弱层框架的物理参数,尤其适用于结构健康监测与损伤识别。文章还分析了方法的优势与局限性,并展望了未来在数据预处理、模型优化及工程应用中的发展方向。原创 2025-10-31 11:23:10 · 19 阅读 · 0 评论 -
88、咀嚼声音分析与食物质地推理系统开发
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人类咀嚼食物时的骨传导与空气传导声音,开发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食物质地推理系统。实验采集了黄瓜和卷心菜的咀嚼声信号,利用压电传感器和高灵敏度麦克风获取纯净声音数据,并提取FFT特征值作为输入。构建两层隐藏层的神经网络模型对食物种类进行分类,结果表明空气传导声音在区分食物质地中起关键作用,尤其在‘脆度’和‘嘎吱感’判断上具有显著影响。尽管模型对黄瓜样本分类准确,但部分卷心菜样本出现误判,推测与声音相似性有关,未来将结合负载传感器进一步提升系统性能。原创 2025-10-30 15:47:47 · 16 阅读 · 0 评论 -
87、最大网络生命周期问题的路由策略稳定性分析
本文研究了一维自组织无线网络中的最大网络生命周期问题,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定义了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并证明该问题的混合整数线性规划形式为NP难。文章重点探讨了在特定条件下问题的等能量解的存在性及其解析表达式,分析了数据传输成本、节点生成数据量及网络拓扑对解的影响。进一步地,针对节点位置扰动的情况,提出了稳定性区域的概念并给出了计算方法,揭示了随着网络规模增大,稳定性区域缩小的趋势。最后,将理论结果应用于实际网络设计,提出了包括参数确定、稳定性计算、节点部署与动态调整的操作流程,为无线网络的能量高效与稳定运行提供原创 2025-10-29 11:59:26 · 15 阅读 · 0 评论 -
86、机器学习中的非线性拟合方法及一维自组织无线网络路由策略稳定性分析
本文系统介绍了机器学习中的多种非线性拟合方法,包括指数与多项式回归、非线性插值、样条拟合、三角函数拟合、泰勒级数、多元非线性函数以及多层人工神经网络,并对比了各类方法的优缺点。同时,针对一维自组织无线网络,分析了其路由策略在节点数据量和位置变化下的稳定性,提出了最大网络寿命问题的建模与求解思路。文章还探讨了非线性拟合方法与无线网络路由优化的结合应用,为数据预测、高维分类和网络能效管理提供了综合解决方案,具有较强的理论参考与实际应用价值。原创 2025-10-28 14:58:56 · 17 阅读 · 0 评论 -
85、利用希尔伯特 - 黄变换和模糊逻辑预测美元与捷克克朗的短期汇率及机器学习中的非线性拟合方法
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希尔伯特-黄变换(HHT)、模糊逻辑和嵌入定理的混合方法,用于预测美元与捷克克朗的短期汇率。通过经验模态分解对原始汇率信号进行去噪,利用虚假最近邻法确定最优嵌入维数,并构建基于模糊逻辑的预测模型,显著提高了预测精度。实验结果表明,使用去噪后的信号比原始数据具有更低的均方误差。此外,文章还探讨了机器学习中的多种非线性拟合方法,包括指数多项式、插值、非多项式拟合及多层感知器等,适用于不同类型的高阶非线性分类问题。原创 2025-10-27 10:42:43 · 14 阅读 · 0 评论 -
84、利用高阶神经单元预测高度非平稳时间序列
本文探讨了利用高阶神经单元(HONU)和二次神经单元(QNU)对高度非平稳时间序列进行预测的方法。通过引入滑动窗口技术和Levenberg-Marquardt优化算法,实现了对Mackey-Glass时间序列的有效建模与短期预测。研究表明,结合滑动窗口的再训练机制能显著提升模型的自适应能力和预测精度,同时减少过拟合风险。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在处理复杂动态系统中的有效性与可行性。原创 2025-10-26 16:14:39 · 10 阅读 · 0 评论 -
83、食品质地推断与心电图QRS波检测方法
本文介绍了一种结合神经网络与模糊逻辑的食品质地推断新方法,以及一种融合小波变换、希尔伯特变换和自适应阈值技术的心电图QRS波检测方法。通过预处理、特征提取与关键信号识别,该QRS检测方法在MIT-BIH数据库上表现出高灵敏度与准确率,尤其适用于低信噪比和复杂心律情况。文章还探讨了两种看似不同领域在数据处理与特征提取方法上的共通性,提出了医疗与食品交叉应用、智能健康监测等拓展场景,并展望了多传感器融合、深度学习及可穿戴设备集成等未来发展趋势。原创 2025-10-25 13:39:57 · 13 阅读 · 0 评论 -
82、自动化技术在CAN总线数据逆向工程与食品质地估计中的应用
本文探讨了自动化技术在CAN总线数据逆向工程与食品质地估计中的应用。在CAN总线领域,对比了算术与机器学习方法在信号识别中的表现,指出当前挑战如数据格式多样性和高计算成本,并提出自适应算法和特征选择等解决方案。在食品质地估计方面,介绍了结合神经网络与模糊逻辑的混合模型,通过负载和声音信号提取特征值,实现对萝卜、黄瓜等食物的质地推断。文章进一步分析了两个领域的共性与相互启示,展望了智能化、多传感器融合及个性化定制等未来发展趋势,展示了自动化技术在不同场景下的广泛应用前景。原创 2025-10-24 11:53:06 · 593 阅读 · 0 评论 -
81、利用机器学习技术实现CAN总线数据的自动逆向工程
本文探讨了利用算术方法和机器学习技术实现CAN总线数据自动逆向工程的方法。通过均方根(RMS)对比OBD或模拟数据,以及采用CNN、LSTM等模型进行时间序列分类,实现了对车辆CAN流量中关键信号的自动化识别。实验在福特福克斯和现代飞思上进行,结果表明机器学习方法在信号识别准确性和效率方面优于传统算术方法,尤其在引入GPS辅助数据后性能进一步提升。文章还分析了当前方法的局限性,并提出了优化数据处理、改进算法、增强通用性和实现实时处理等未来研究方向。原创 2025-10-23 09:01:52 · 598 阅读 · 0 评论 -
80、Acsim:迈向超可扩展的物联网仿真
本文介绍了Acsim,一种面向超可扩展物联网应用测试的仿真模拟器。Acsim采用基于代理的仿真(ABS)方法和Actor模型,支持数万乃至数十万个虚拟实体的同时模拟,解决了传统仿真工具在大规模场景下的可扩展性瓶颈。通过引入软件在环(SIL)仿真范式,Acsim使物联网中间件能与虚拟代理无缝交互,实现功能级验证。文章以比利时智慧城市项目SeRGIo为例,展示了Acsim在复杂任务分配系统测试中的应用,验证了其在真实性、灵活性和成本效益方面的优势。未来工作将聚焦于动态模型抽象和降低建模门槛,进一步提升仿真效率与原创 2025-10-22 14:53:12 · 11 阅读 · 0 评论 -
79、物联网中分布式资源的上下文感知优化
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物联网中分布式资源的上下文感知优化方法,通过结合通用物联网架构、成本估计和动态重新配置三个关键领域,实现从节点到云的跨层资源优化。该方法基于多目标关键绩效指标(KPIs),引入加权成本模型,并根据设备上下文动态调整任务分配,以最小化计算、能源、内存和数据传输成本。文章分析了现有技术在上下文感知与资源管理方面的不足,展示了在工业可穿戴设备等用例中的应用潜力,最后指出未来需在多目标优化、时间敏感任务分配及架构实现等方面进一步研究。原创 2025-10-21 14:05:52 · 12 阅读 · 0 评论 -
78、无线表面肌电图与物联网资源优化探索
本文探讨了无线表面肌电图(sEMG)原型的开发过程,重点分析了基于低功耗蓝牙(BLE)技术的硬件选择、传感器电路设计、数据传输性能及信号质量评估。同时,针对物联网(IoT)环境下的资源管理挑战,提出了一种跨节点、边缘与云层的资源优化方法,通过资源估计与代码动态重分配提升系统效率与实时性。文章还讨论了当前在BLE栈兼容性、噪声抑制和资源异构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在多传感器融合、动态上下文感知优化及AI驱动的智能资源管理方向的发展潜力。原创 2025-10-20 15:18:26 · 12 阅读 · 0 评论 -
77、铁路车辆定位与无线表面肌电技术研究
本文研究了铁路车辆室内外定位系统与无线表面肌电(sEMG)技术。在铁路车辆定位方面,开发了模拟器微服务并进行了实地测量实验,分析了标签方向、天线高度与位置对读取距离的影响,提出了双天线/双标签等方向判断改进方案,并探讨了后端系统容器化与读取范围优化路径。在无线sEMG技术方面,旨在开发开源设备,采用BLE实现低功耗通信,评估电极印刷技术,结合小波分析与EEMD等方法提升信号质量,并展望多传感器融合与临床应用验证的未来方向。两项技术分别在铁路运维数字化和生物医学监测领域展现出广泛应用前景。原创 2025-10-19 16:46:20 · 12 阅读 · 0 评论 -
76、车辆停车信息交换与铁路车辆定位系统研究
本文探讨了车辆停车信息交换模型与铁路车辆定位系统的研究进展。前者基于距离几何问题和逻辑编程实现停车位信息的动态共享,提升城市交通效率;后者采用无源UHF RFID技术,在低成本低功耗下实现铁路车辆在室内外环境的精准定位。文章分析了两种系统的技术架构、优势挑战,并提出了协同发展的可能性,展望了其在智能交通与综合交通管理中的应用前景。原创 2025-10-18 09:24:37 · 12 阅读 · 0 评论 -
75、基于逻辑范式的交通信息支持系统框架:解决城市停车难题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逻辑范式的交通信息支持系统框架,利用车载自组织网络(VANETs)和距离几何问题(DGP)解决城市停车难题。通过RSU实现区域集群化,对车辆进行‘停放’‘寻找’‘离开’三类划分,并结合图论与逻辑编程(Prolog)构建动态停车位图,实现实时、高效的停车信息共享。框架具备高效性、实时性和可解释性强等优势,同时探讨了数据准确性、并发处理和通信稳定性等挑战,并提出了优化策略与未来发展方向,为智慧交通系统提供了有力支持。原创 2025-10-17 09:38:37 · 11 阅读 · 0 评论 -
74、社交网络分析与挖掘及DGP在交通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本文探讨了社交网络分析与挖掘技术在文本数据中的应用,以及距离几何问题(DGP)在交通信息系统中的实践价值。在社交网络分析部分,采用TaLTac和GATE工具对Yelp评论数据进行预处理、标签化、TF-IDF计算与共现分析,提取关键语义信息,并比较两种工具的优劣。在DGP应用方面,提出一种融合惯性与Wi-Fi距离矩阵的车辆定位方法,通过归一化、对称化和合并处理提升定位精度,支持智能交通管理与自动驾驶。文章还展示了实际应用场景、未来发展趋势及面临的数据隐私与算法复杂度挑战,系统梳理了两项技术的研究流程与核心成果原创 2025-10-16 11:16:51 · 16 阅读 · 0 评论 -
73、定制多核系统中的线程同步与社交网络分析方法
本文探讨了定制多核系统中的线程同步机制与社交网络分析方法。在多核系统中,提出了一种基于NoC的分布式线程同步方案,相比传统集中式方法,在可扩展性和并发处理能力方面表现更优,尤其适用于大规模多核环境下的多屏障同步。通过FPGA实现和模拟实验验证了其在时钟周期和面积开销上的优势。在社交网络分析方面,聚焦于从社交媒体文本中提取热门话题,介绍了基于图论和文本挖掘的技术,结合TaLTac和Gate等工具进行文本预处理、词法分析与信息提取,并展示了在市场营销与舆情监测中的应用前景。最后展望了未来在NoC拓扑优化与智能文原创 2025-10-15 15:38:29 · 16 阅读 · 0 评论 -
72、网络功能编排自动化与多核心系统线程同步技术
本文探讨了网络功能编排自动化与多核心系统线程同步技术的实现与优化。通过Python脚本实现Fortigate防火墙的自动化配置,提升网络功能虚拟化(NFV)的编排效率;提出一种基于NoC的分布式线程同步解决方案,结合Boot Setup、Synchronization Core和Barrier Core模块,支持高并发屏障操作,并利用LLVM编译器扩展和私有虚拟通道增强软硬件协同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在不同规模的NoC系统中均优于集中式配置,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和低开销优势,未来可广泛应用于大数据、人工智原创 2025-10-14 13:57:01 · 10 阅读 · 0 评论 -
71、构建 IaaS 云框架与网络功能虚拟化的深度剖析
本文深入剖析了构建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云与实现网络功能虚拟化(NFV)的关键技术。对比了微软Windows Azure Pack与VMware vCloud Suite在IaaS构建中的优劣,并探讨了NFV的架构、需求及测试用例。文章重点介绍了基于OpenStack和OpenContrail的VNF实现方法,涵盖FWaaS和LBaaS场景的配置示例,提供了从方案选择到实施落地的完整决策流程与操作步骤,助力企业构建高效、灵活的云基础设施。原创 2025-10-13 11:21:01 · 12 阅读 · 0 评论 -
70、分布式修订控制系统投票与IaaS云框架分析
本文探讨了分布式修订控制系统中的投票机制及其算法实现,分析了负投票的利弊,并介绍了一个基于Git的投票扩展工具。同时,文章深入比较了主流IaaS云框架——Windows Azure Pack、VMware vCloud Suite和OpenStack的架构、功能、扩展性与成本,为企业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云平台提供了全面指导。最后展望了IaaS未来在混合云、自动化、安全性和绿色节能方面的发展趋势。原创 2025-10-12 16:13:39 · 10 阅读 · 0 评论 -
69、分布式版本控制系统中的投票机制
本文提出了一种在分布式版本控制系统(dRCS)中引入民主投票机制的扩展方法,旨在解决有争议内容协作中的共识难题。通过定义动态主分支和设计满足多项属性的投票计数算法(如递归算法),系统能够在政治起草、软件项目等场景中实现去中心化、抗审查且可追溯的协作决策。文章分析了攻击者模型与系统假设,对比了不同算法的优劣,并探讨了在git等系统中的实现路径与挑战,展望了未来在安全性、性能及跨领域应用的发展方向。原创 2025-10-11 13:36:49 · 12 阅读 · 0 评论 -
68、微级学生参与度数据捕获系统的设计
本文介绍了一种微级学生参与度(MSE)数据捕获系统的设计方法,旨在克服传统回顾性问卷的局限性,实现实时、多维度的学生参与度测量。通过将大型问卷分解为针对具体学习任务的微调查,结合VLE中的学习组件,利用HTML模板与JavaScript模块在xWiki等平台中嵌入轻量级反馈窗口,系统能够动态收集学生的认知、情感与行为数据。文章详细阐述了系统设计的四个关键步骤:确定学习环境组件、定义微调查、创建模板及设计数据捕获模块,并展示了初步应用效果与未来优化方向,为在线教育中的教学干预与学习支持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原创 2025-10-10 10:41:46 · 18 阅读 · 0 评论 -
67、提升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学生参与度的创新框架与策略
本文提出了一种提升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学生参与度的创新框架——全参与教育框架(FEEF),并通过微级别学生参与度数据捕获系统实现动态监测与干预。FEEF通过构建持续的学习体验、活跃的在线社区和多渠道内容分发,促进学习者从潜在用户向活跃用户的转化,并在MOOC前后阶段维持长期参与。结合学习分析与细分策略,该框架有效提升了注册转化率与学习持续性。同时,微级别数据捕获系统在行为、认知与情感维度实时收集学生参与数据,为教学优化提供精准依据。两者协同作用显著增强MOOC学习效果,未来可结合AI与跨学科方法进原创 2025-10-09 16:25:32 · 16 阅读 · 0 评论 -
66、在线新闻数据处理与自适应学习框架的探索
本文探讨了两个数字化时代的前沿应用:一是基于MongoDB的在线新闻数据管理与分析系统,涵盖新闻采集、搜索、主题分析、个性化分析及数据统计功能;二是针对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提出的全参与教育框架(FEEF),通过上下文感知的学习分析提升学习者在课程前、中、后各阶段的参与度与完成率。系统结合Web爬虫、情感分析与用户行为统计,为用户提供智能化的信息服务与学习体验优化方案。原创 2025-10-08 09:46:44 · 11 阅读 · 0 评论 -
65、学生参与价值与在线报纸信息处理的研究与应用
本文探讨了学生参与价值(SEV)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提出了一种综合评估学生参与度的模型,并介绍了基于Python开发的在线报纸信息处理应用程序。该应用实现了新闻检索、搜索引擎、统计分析和情感分析等功能,有效解决了互联网信息检索中的相关性低、结果冗余等问题。系统采用Django框架与Beautiful Soup、NLTK、PyMongo等工具,具备良好的扩展性与维护性,可适应多种在线报纸源。未来计划推广SEV至大学教育场景,并持续优化信息处理应用的功能与性能。原创 2025-10-07 13:48:14 · 13 阅读 · 0 评论 -
64、学生参与价值(SEV):适应学生生命周期的评估指标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学生参与度评估指标——学生参与价值(SEV),借鉴客户终身价值(CLV)的理念,结合学生生命周期中的多维度因素,如最近参与时间、参与频率、投入时间、学习表现等,构建可定制的复合指标。通过真实在线教育数据的应用,SEV可用于识别高风险学生、促进重新参与、区分学生群体,并为个性化教学干预和资源优化提供依据。文章详细阐述了SEV的因素定义、数据收集、计算方法及动态调整策略,展示了其在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方面的潜力。原创 2025-10-06 12:51:35 · 16 阅读 · 0 评论 -
63、分布式计算在电子学习中的应用与学生参与度价值评估
本文探讨了分布式计算在电子学习中的应用,重点分析了主从范式和MapReduce模型在处理大规模日志文件中的高效性。通过在PlanetLab和Hadoop平台上的实验,展示了不同节点数量下的处理加速效果,并指出通信开销对性能的影响。同时,引入学生参与度价值(SEV)指标,借鉴客户终身价值(CLV)理念,实现对学生学习行为的量化评估与个性化干预。未来将比较Spark等框架并拓展P2P、网格计算在虚拟教育生态系统中的应用。原创 2025-10-05 11:25:21 · 15 阅读 · 0 评论 -
62、分布式和高性能计算在提升在线教育中的应用
本文探讨了分布式和高性能计算在提升现代在线教育中的关键作用。随着在线学习环境日益复杂,传统系统难以满足可扩展性、实时处理和安全性等非功能需求。文章分析了在线教育对高性能计算的需求,介绍了学习分析、游戏化和电子评估等先进教学策略,并阐述了网格/云计算、P2P技术和集群计算在eLearning中的应用优势。通过两个实际案例——基于集群计算的虚拟校园实时用户建模和基于P2P技术的可信度安全机制,展示了分布式计算如何有效提升学习体验与系统安全性。最后,文章讨论了当前挑战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强调分布式计算与人工智能原创 2025-10-04 12:54:56 · 9 阅读 · 0 评论 -
61、电子学习系统中的努力分析:原理、应用与效果评估
本文探讨了电子学习系统中的努力分析方法,提出基于学习者感知模型的实时与延迟监控机制,结合VerilUOC智能辅导系统的实际应用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努力数据评估学生的学习投入与工作过载情况。系统可集成于虚拟学习环境,支持异常值识别、协作贡献追踪及多学期数据对比,有助于提升学习效果、增强评估公正性并促进教育公平。未来方向包括融合离线学习行为、认知因素及相关技术拓展应用。原创 2025-10-03 09:10:57 · 13 阅读 · 0 评论 -
60、学生情绪披露与学习努力评估研究
本研究探讨了学生在与虚拟角色互动过程中的情绪披露行为及其学习努力的评估方法。结果显示,学生总体愿意向虚拟角色表达情绪,积极与消极情绪披露比例接近,但随互动推进,情绪趋于消极,回应率显著下降。为更准确评估学习努力,研究提出基于时间戳的努力感知系统,结合实时监控与延迟监控机制,可在在线和离线场景中有效记录学习时间。该系统已在智能辅导系统(ITS)中应用,帮助教师精准掌握学生学习投入情况,并支持教学优化。未来方向包括拓展虚拟角色的共情方式、优化学习者模型及在跨学科、多模式学习中的应用。原创 2025-10-02 11:53:13 · 11 阅读 · 0 评论 -
59、如何了解何时帮助学生:动画教学代理与学生情绪披露研究
本研究探讨了学生在虚拟学习环境中向动画教学代理(APA)披露情绪的意愿与模式。通过在真实课堂中设置虚拟世界(VW)交互任务,观察19名女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虚拟角色情绪询问的回应情况。研究发现,学生平均每10次询问才表达1次情绪,初期更倾向于表达积极情绪(如感兴趣),而随着互动次数增加,情绪表达意愿下降,后期消极情绪(如沮丧、焦虑)比例上升。研究揭示了学生情绪披露的时间动态特征,为优化APA的情感支持时机提供了实证依据。同时指出样本有限、设计单一等局限性,并建议未来扩大样本、优化交互设计、结合多模态情绪识别技术原创 2025-10-01 11:24:37 · 11 阅读 · 0 评论 -
58、模糊序数同伴评估在学生成绩评估中的应用
本文探讨了模糊序数同伴评估(FOPA)在学生成绩评估中的应用,对比了FOPA与Borda计数、Mallows、Bradley-Terry、Plackett-Luce等模型在估计教师评分方面的表现。实验结果表明,所有模型在作业排名上与教师评价的相似度达90%,其中FOPA的均方根误差(RMSE)最低,为2.4,表现出更优的准确性。研究还发现,模糊符号的引入虽提升评估表达力,但非性能差异的决定性因素。此外,数据质量和数量显著影响模型表现,FOPA在低质量数据下仍保持最佳稳定性。未来可探索语言标签刻画不确定性及基原创 2025-09-30 16:09:54 · 12 阅读 · 0 评论 -
57、支持不同类型自主学习的多媒体内容评估与模糊序数同伴评估在形成性评价中的应用
本文探讨了支持不同类型自主学习的多媒体内容评估与模糊序数同伴评估(FOPA)在形成性评价中的应用。通过构建可根据学生能力切换媒体类型的多媒体系统,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提升学习效率;同时引入基于序数反馈和模糊集理论的FOPA模型,提高同伴评估的可靠性。两者结合促进了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为实现多元化评价体系和个性化教学提供了有效路径,对未来教育向智能化、精准化发展具有重要启示。原创 2025-09-29 10:50:05 · 12 阅读 · 0 评论 -
56、信息检索与车载延迟容忍网络自适应天线系统
本文探讨了信息检索与车载延迟容忍网络自适应天线系统的关键技术。在信息检索方面,介绍了查询重构、基于TF-IDF的匹配机制以及结果过滤流程;在车载通信方面,提出了一种结合机器学习与卡尔曼滤波器的自适应天线方向控制方法,以提升V2V通信的稳定性与范围。通过原型系统实验验证,新系统在车辆识别准确性与环境适应性方面显著优于传统方法,并展望了未来在数据扩展、现场测试、算法优化和系统集成等方面的研究方向。原创 2025-09-28 16:52:04 · 12 阅读 · 0 评论 -
55、前沿科技:传感器数据收集、灾害预防可视化与医疗信息检索的创新方案
本文介绍了三个前沿科技领域的创新方案:基于跳跃图的传感器数据流收集系统,提升了数据采集的均衡性与效率;面向灾害预防和减灾的开放数据可视化系统 VOICE,实现正常与紧急时期的信息实时可视化;以及支持多语言检索的医疗服务信息检索框架 IRHS,助力唇腭裂等复杂病例的数据查询。三者分别在物联网、应急管理与智慧医疗中展现广泛应用前景,并可通过数据联动实现协同发展,推动社会智能化进程。原创 2025-09-27 14:31:00 · 12 阅读 · 0 评论 -
54、流数据分发与传感器数据收集的创新方法
本文探讨了流数据分发与传感器数据流收集的创新方法。在流数据分发方面,对比了FIFO、轮询及结合优先级的模型,指出FIFO与数据集优先级方法在保障高优先级数据实时传输和整体效率上的优势;在传感器数据收集方面,提出基于跳图结构并考虑相位差异的系统,有效缓解了因周期性收集导致的负载集中问题。通过模拟验证,两种方法在各自场景中均表现出良好的性能。文章还分析了其在视频直播、智能农业等实际应用中的价值,并展望了未来向更高实时性、可扩展性及智能化、自适应方向发展的趋势。原创 2025-09-26 14:04:33 · 12 阅读 · 0 评论 -
53、具有渐进质量提升的流数据分发模型
本文提出了一种具有渐进质量提升的流数据分发模型,旨在解决传统方法中因高比特率导致的延迟问题。与固定质量传输不同,该模型优先传输最低质量数据集,并在需要时逐步传输增强数据以提升质量,从而在保证服务可用性的前提下显著降低处理延迟。文章详细介绍了系统架构、数据接收与处理模型,并提出了四种数据块选择方法(如FIFO、Round-Robin及其优先级变体),通过性能评估验证了该模型在减少延迟和实现质量渐进提升方面的有效性。原创 2025-09-25 10:15:55 · 12 阅读 · 0 评论 -
52、基于无速率编码的BT类系统稀有片段扩散方法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无速率编码的BT类系统稀有片段扩散方法,通过结合片段稀有度感知、扩展窗口喷泉码(EWF)和智能编码策略,有效提升P2P网络在节点频繁离开情况下的内容分发效率与系统弹性。方法采用优先编码稀有片段、动态窗口编码和避免重复接收等机制,在保证解码效率的同时减少冗余传输。模拟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低至中等节点同时离开率下显著优于传统BitTorrent和LT编码方案。文章还分析了关键参数对性能的影响,并给出了实际应用建议及未来发展方向。原创 2025-09-24 15:12:24 · 15 阅读 · 0 评论 -
51、基于NS - 3的分区广播设计与实现及P2P系统中稀有片段扩散方法
本文介绍了基于NS-3的分区广播设计与实现方法,并提出了一种针对P2P系统中稀有片段扩散的新策略。通过NS-3构建网络模拟环境,验证了分区广播场景下的等待时间性能;针对P2P系统中因节点频繁离开导致的片段丢失问题,提出结合无速率编码(如LT码)的多片段编码扩散方法,利用全局稀有性估计和稀有片段选择机制,在降低计算成本的同时显著提升系统弹性与下载效率。模拟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降低了片段丢失率并缩短了下载完成时间,适用于视频分发与文件共享等实际应用场景。原创 2025-09-23 11:17:39 · 13 阅读 · 0 评论 -
50、临床路径模式挖掘与基于NS - 3的广播系统设计
本文探讨了临床路径模式挖掘与基于NS-3的广播系统设计两个关键技术方向。在临床路径挖掘方面,通过计算模式得分评估实际治疗与标准计划的偏差,并比较封闭序列与最大序列挖掘算法的性能,发现最大模式在低支持度下更高效。在广播系统设计方面,分析多种基于分割的调度方法以减少等待时间,并利用NS-3网络模拟器构建可扩展、可视化的评估环境。研究还提出了算法选择流程与模拟优化策略,展望了二者在医疗数据实时传输等交叉领域的应用潜力。原创 2025-09-22 16:01:16 · 14 阅读 · 0 评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