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网友
这个作者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展开
专栏收录文章
- 默认排序
- 最新发布
- 最早发布
- 最多阅读
- 最少阅读
-
20、基于操作者重量感知的物体操作助力机器人建模、仿真与控制
本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操作者重量感知的单自由度水平操作助力机器人系统,通过建模、仿真与控制实验,分析了人类在操作物体时的机动性、重量感知、负载力和运动特征。研究发现,将人类感知特性融入动力学模型(如m₁和m₂分别代表惯性和重力感知质量)可显著影响系统性能。实验确定了最佳机动性条件,并量化了感知重量仅为实际重量的18%。针对过大的负载力和加速度问题,提出一种新型指数衰减式控制策略,有效降低了峰值负载力与加速度,提升了系统的安全性、自然性和稳定性。研究成果为工业领域的人机协作搬运系统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范例。原创 2025-11-26 09:51:16 · 0 阅读 · 0 评论 -
19、电动汽车IGBT模块热行为及足式步行机器人设计仿真研究
本文研究了电动汽车IGBT模块的热行为及足式步行机器人的设计与仿真。在电动汽车方面,建立了动力学模型和电热耦合仿真模型,对比了滞环控制与PWM控制对IGBT模块功率损耗和结温的影响,结果表明滞环控制响应更快但导致更高结温。在足式步行机器人方面,利用Matlab对单自由度双足、生物启发三足以及人形机器人腰-躯干系统进行了机构设计与运动学仿真,验证了各类结构在步行稳定性和操作灵活性上的优势。研究为电动汽车驱动系统优化和足式机器人机械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技术路径,未来可进一步拓展至散热优化、控制算法升级与多机器人原创 2025-11-25 13:52:39 · 0 阅读 · 0 评论 -
18、基于滑模和微分平坦的主动车辆悬架系统鲁棒控制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滑模控制与微分平坦理论的主动车辆悬架系统鲁棒控制方案,适用于电磁和液压执行器驱动的四分之一车辆模型。通过微分平坦性将系统状态与控制输入参数化,并结合滑模控制增强系统对参数不确定性及外部干扰的鲁棒性。为减少传感器成本,采用在线代数状态估计方法仅根据车身和车轮位移测量值重构速度信号,避免使用加速度和速度传感器。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能有效提升车辆的乘坐舒适性和操控性能,在未知道路干扰下仍保持良好动态响应与稳定性。最后,文章分析了关键技术优势与实际应用中的考虑因素,并展望了未来在多传感器融合、原创 2025-11-24 10:38:55 · 0 阅读 · 0 评论 -
17、基于遗传算法的MATLAB自动导引车辆仿真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与强化学习相结合的自动导引车辆导航规则生成方法,利用Matlab进行环境模拟。通过改进传感器信息表示和引入特异性度量机制,优化了车辆在复杂障碍环境中的决策能力。研究采用信用分配机制评估规则质量,并结合遗传算法迭代生成高效导航规则。实验结果表明,新提出的强化学习公式显著提升了车辆无碰撞行驶步数,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文章还提出了未来在参数优化、替代算法探索、复杂决策引入等方面的研究方向,为提升自动导引车辆智能导航性能提供了可行路径。原创 2025-11-23 13:41:50 · 2 阅读 · 0 评论 -
16、基于MATLAB和Simulink的永磁同步电机线性化研究
本文研究了基于MATLAB和Simulink的永磁同步电机(PMSM)线性化方法,采用二次坐标和状态反馈变换对PMSM的非线性动态模型进行精确线性化。通过将系统转换为布伦诺夫斯基标准形式,并应用非线性反馈消除二次非线性项,有效提升了系统的线性特性与控制性能。文中详细介绍了建模、线性化、仿真验证及变换参数调整的全过程,利用ODE45求解器和Simulink模块实现开环与闭环仿真,结果表明线性化后系统稳态增益更稳定,动态响应更一致。进一步通过误差反向传播调整变换系数,显著降低了未建模动态的影响,提高了系统线性度原创 2025-11-22 14:29:56 · 0 阅读 · 0 评论 -
15、基于MATLAB/Simulink/dSPACE环境的感应电动机驱动控制方案实现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MATLAB/Simulink和dSPACE平台的感应电动机驱动控制教学实验方案,涵盖了标量控制、矢量控制和直接转矩控制结合空间矢量调制(DTC-SVM)三种主流控制方法。通过构建包含电压源逆变器、感应电动机与他励直流机的实验系统,结合传感器与实时控制硬件DS1104,实现了控制系统建模、参数辨识及实时实验验证。文章详细阐述了感应电动机的稳态与动态模型,并展示了不同控制策略的框图与实验结果。实验表明,所提出的平台不仅能准确辨识电机参数,还能有效实现速度调节、跟踪与负载扰动响应,具有良好的教原创 2025-11-21 16:14:41 · 0 阅读 · 0 评论 -
14、感应电机的小波故障诊断
本文探讨了基于小波分析的感应电机故障诊断技术,介绍了小波理论的发展及其在电机故障检测中的应用优势。通过建立感应电机的动态模型和矢量控制系统,结合离散小波变换(DWT)对定子电流进行多分辨率分析,有效提取故障特征。文章详细阐述了转子断条与定子短路故障的检测方法,并提出了基于自动增益控制和磁链优化的保护电路策略。仿真结果表明,小波指数能准确区分健康状态与不同类型故障,Matlab/Simulink为该方法提供了有效的实验平台。未来,智能化诊断、多传感器融合与远程监测将成为重要发展方向。原创 2025-11-20 11:59:04 · 0 阅读 · 0 评论 -
13、LLC谐振转换器控制系统设计的新方法
本文提出了一种针对LLC谐振转换器控制系统设计的新方法,结合OrCad PSPICE电路仿真与MATLAB系统识别工具箱,获取精确的控制到输出传递函数。该方法克服了传统平均法在谐振拓扑中不适用的问题,适用于各类功率转换器。通过ARMAX模型识别系统动态特性,并采用直接数字设计法在z域设计离散控制器,充分考虑采样、计算延迟等非理想因素。所设计控制器在DSC 56F8013和ColdFire V1处理器上实现,验证了其在200kHz LLC转换器中的高性能闭环响应与稳定性,为高频高效电源的数字化控制提供了有效解原创 2025-11-19 13:38:43 · 0 阅读 · 0 评论 -
12、现代最优控制在电力系统中抑制次同步振荡的应用
本文研究了现代最优控制在电力系统中抑制次同步振荡(SSO)的应用,针对固定串联电容器引发的次同步谐振(SSR)问题,提出了两种创新控制策略:扩展最优控制和基于降阶观测器的最优状态反馈。扩展最优控制通过将系统极点左移至s平面指定区域,提升系统阻尼与稳定度;降阶观测器方法则在部分状态不可测的情况下实现有效状态估计与反馈控制。两种方法均在IEEE第二个SSR基准模型上通过MATLAB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其在抑制扭转振荡、提高系统稳定性方面具有优良性能,适用于不同测量条件下的实际电力系统应用。原创 2025-11-18 13:00:40 · 0 阅读 · 0 评论 -
11、使用MATLAB进行稳态安全评估的PV曲线分析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MATLAB的电力系统稳态安全评估方法,重点利用连续潮流算法生成PV曲线以分析电压稳定性。文中详细阐述了从数据输入、潮流计算到PV曲线绘制的全过程,并提供了完整的MATLAB代码实现。通过14节点IEEE测试系统的应用案例,展示了该工具在识别系统薄弱节点和电压崩溃风险方面的有效性,为学术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原创 2025-11-17 09:09:51 · 0 阅读 · 0 评论 -
10、电力电子转换器的自动建模方法:代码生成与MATLAB/Simulink仿真
本文提出了一种针对电力电子转换器的自动建模方法,通过AMG软件实现DC/DC、DC/AC和AC/AC转换器的精确与平均模型自动生成,并支持C S-Function、VHDL-AMS和Modelica等多语言代码输出。该方法基于电路拓扑分析、状态矩阵提取和全局模型构建,结合MATLAB/Simulink仿真验证了在谐振转换器、三相逆变器和多电平转换器中的有效性。文章还探讨了自动建模的优势、挑战及未来发展方向,展示了其在提高建模效率、减少人为错误和复杂系统集成方面的潜力。原创 2025-11-16 09:36:34 · 0 阅读 · 0 评论 -
9、电力线通信中电力线辐射的计算
本文研究了电力线通信(PLC)中电力线的辐射与电阻损耗,提出基于基本电磁理论的Matlab®计算模型,用于评估不同线路类型(如SWER、OHL和ABC)在不同频率下的通信可行性。研究表明,SWER线路适用于低于150 kHz的PLC应用,传统架空线路适合低于2 MHz的通信,而束状导体(ABC)可在高达100 MHz的频率下支持BPL,且辐射极小。文章还分析了线路弯曲、土壤电阻率等因素的影响,并提供了根据频率选择合适线路类型的决策建议,为智能电网和远程电表读取等应用提供技术依据。原创 2025-11-15 13:52:16 · 0 阅读 · 0 评论 -
8、混合电源高精度建模:原理、方法与应用
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于燃料电池-超级电容器混合电源的高精度建模方法,结合Simulink与PSIM协同仿真,实现对数字静态相机(DSC)等脉冲负载的精确功率管理设计。通过测量负载电流特性、燃料电池稳态与动态行为及温度效应,构建了高保真的系统模型。主动混合架构引入DC-DC转换器,实现输出电压独立调节与高效功率共享。仿真与实验结果高度一致,验证了该建模方法的有效性与实用性,为便携式设备混合电源系统的设计优化提供了可靠工具。原创 2025-11-14 10:11:03 · 0 阅读 · 0 评论 -
7、MATLAB协同仿真工具在电源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本文探讨了基于MATLAB/Simulink协同仿真工具的高精度电源系统建模方法,重点应用于面向电压调节模块(VRM)的多相DC-DC转换器设计。通过结合Aldec Active-HDL与Simulink的协同仿真环境,实现了模拟功率部分与数字控制器(以VHDL描述)的联合仿真,有效验证了包含软启动、保护电路、自适应电压定位(AVP)及非线性瞬态响应优化在内的复杂控制策略。文章详细介绍了系统的建模过程,包括连续状态空间模型构建、检测网络与AD/DA接口仿真,并展示了稳态与动态负载条件下的仿真结果。实验原型测原创 2025-11-13 12:15:43 · 0 阅读 · 0 评论 -
6、光子学应用中MATLAB的结果处理
本文介绍了在光子学应用中利用MATLAB及其开源替代工具对光子晶体建模软件(如MPB、MEEP、RSoft和Comsol Multiphysics)的计算结果进行高效处理与分析的方法。内容涵盖各类数据格式(平面、3D、随机、结构化及多文件数据)的读取与处理技术,详细阐述了数据插值、近似、可视化、三角网格到规则网格转换、多参数结果合并以及动画生成等关键步骤,并提供了丰富的MATLAB代码示例,帮助科研人员提升数据后处理能力,更好地展示和理解光子晶体的物理特性。原创 2025-11-12 15:13:07 · 0 阅读 · 0 评论 -
5、利用MATLAB设计计算模型以改善现代芯片参数与成本
本文探讨了利用MATLAB设计高抽象级别计算模型以优化现代芯片参数与成本的方法。从集成电路设计的历史背景出发,阐述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工具的发展及其在数字设计中的关键作用。重点介绍了在MATLAB环境中构建用于音频压缩中正向与反向修改离散余弦变换(MDCT)的高效计算模型,通过矩阵化建模、精度分析、数据表示优化及流水线与并行结构改进,显著提升了硬件架构性能。结合FPGA与ASIC实现的原型验证,结果显示在面积、速度、延迟等关键指标上均有大幅改善,证明了MATLAB在芯片前期设计与优化中的强大能力。原创 2025-11-11 11:54:39 · 0 阅读 · 0 评论 -
4、线性可变差动变压器的设计与验证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MATLAB与有限元磁分析工具FEMM的线性可变差动变压器(LVDT)设计与验证方法。通过建立LVDT的电磁模型,研究了多个关键设计参数对输出特性(如灵敏度和行程)的影响,并开发了MATLAB图形用户界面以实现参数化设计与可视化输出。文章还提出了两回路间磁链的解析计算方法,并通过数值仿真和实际实验进行验证,发现涡流损耗是高频下误差的主要来源。最后,指出了未来在参数综合优化、频率影响分析、变量配对研究及硬件集成等方面的进一步研究方向。原创 2025-11-10 11:27:22 · 3 阅读 · 0 评论 -
3、电气工程仿真中的数值拉普拉斯逆变换
本文介绍了基于复傅里叶级数逼近的数值拉普拉斯逆变换(NILT)方法,重点研究了1D至3D NILT在电气工程仿真中的应用。通过结合FFT/IFFT和商差算法,实现了高精度、高效率的时域响应计算。文章详细推导了多维拉普拉斯逆变换的数学基础,给出了Matlab实现代码,并应用于集总参数电路、传输线模型以及时变非线性系统的仿真分析。测试用例验证了算法的准确性,相对误差可控制在10^-8到10^-10之间。该方法特别适用于求解复杂电磁系统和非线性电路问题,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扩展性。原创 2025-11-09 15:35:51 · 0 阅读 · 0 评论 -
2、分布式参数系统控制:工程方法与MATLAB&Simulink编程环境支持
本文介绍了分布式参数系统(DPS)控制的工程方法,重点阐述了将系统动态特性分解为时间和空间分量的建模与控制综合策略。通过MATLAB & Simulink平台开发的DPS Blockset提供了完整的建模、仿真与控制设计工具支持,并结合COMSOL、ANSYS等虚拟软件实现复杂3D系统的数值建模。文章详细描述了开环与闭环控制结构中的空间逼近和时间控制协同机制,展示了在金属加热、智能结构和地下水修复等多领域的应用案例。同时,通过www.dpscontrol.sk网站提供互联网交互式控制服务,推动DPS控制技术原创 2025-11-08 11:50:43 · 1 阅读 · 0 评论 -
1、时间延迟系统新型准最优控制器调优算法的实现
本文提出了一种针对单输入单输出线性时不变时间延迟系统(SISO LTI-TDS)的新型准最优控制器调优算法。该方法结合RMS环中的代数控制器设计、基于阶跃响应特性的参考模型选择、闭环极点与零点的连续移位策略,以及SOMA进化算法优化成本函数,实现了对系统动态性能的有效调控。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验证了算法在提升系统稳定性和控制精度方面的有效性。文章详细阐述了算法流程、关键数学推导及实际应用示例,并分析了其优势与局限性,为后续扩展至中立型、分布式延迟及多变量系统提供了研究方向。原创 2025-11-07 15:49:43 · 0 阅读 · 0 评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