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空间中的学术与现实:虚拟与成本的考量
1. 虚拟体验与现实的差距
在家中聆听录制好的音乐,与现场音乐会的体验不可同日而语。模拟和虚拟现实技术将我们与体验的源头分隔开来,它们只是体验源头和模拟器的提炼。就像有人形容从电脑屏幕上阅读,就如同在直接体验和认知系统之间加了一层“避孕套”,阻隔了真实的感受。
网络空间中的虚拟化以及模拟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是网络上潜在的强大工具,它们能影响我们的所有感官,进一步模糊了真实与构建现实之间的界限。信息通信技术会带来工具性和超越性的双重影响。网络将拓展参与者交流的范围和规模,语音、图片、模拟和虚拟现实交互都将成为可能。然而,我们面临着诸多问题:是利用它丰富生活,还是陷入虚拟世界,亦或是回避这项技术?是否会有人为了自身利益掌控新技术?这对我们对距离和空间的理解、公私界限以及身份归属感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这些问题在技术社会历史中反复出现。
2. 网络学术并非免费午餐
常上网的“网虫”们通常认为电子通信消除了学术研究获取资源和产生影响的物质障碍。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 连接方式与费用问题 :如果电脑连接到大学或企业的主机,可能无需直接支付用户费用,传输也很少延迟。但如果通过调制解调器连接电话上网,“信息高速公路”就不再顺畅。电话接入费用会迅速增加,商业电子运营商的费率结构可能导致服务不佳,普通用户的信息可能被搁置,而高级用户的信息则能快速传输。对于那些缺乏大型机构支持且惧怕技术的学者来说,互联网反而会加大他们与学术世界的差距。
- “隧道视野者”的误区 :电子媒介变革学术交流时,一些人希望它能减轻学者负担且不带来新问题,这些人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9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