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世界上的信息穷人?
互联网的发展与转变
在1997年3月,英国贸易和工业部的一位公务员感慨:“很奇怪,去年大家还都在把互联网当作‘社区’来谈论,今年却都在说‘电子商务’了。”作者则调侃回应:“在伦敦,如果你组织一场名为‘构建虚拟社区’的研讨会,每人能收50英镑就算幸运了;但要是组织一场关于‘电子商务’的研讨会,每人每天收975英镑外加增值税都没问题。”
互联网作为通信革命的代表,诞生不久,谈论它往往需要借助故事。它最初进入公众视野是在1993年的英国,当时被视为一种通信媒介,其新奇特性和对文化的潜在影响备受关注,其中匿名性特点最为突出,就像《纽约客》的著名漫画所说:“在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条狗。”
作者认为,互联网作为一种全新媒介,有两个有趣特征:
- 它本质上是一种多对多的媒介,与书籍的少对多传播文化以及口头传统的少对少交流都截然不同。
- 所有上网的人处于同一空间,与同城或全球另一端的人进行网络通信,在成本和便利性上几乎没有差异。因此,通信社区将围绕共同兴趣而非地理位置形成,“理念地图”将取代地理版图。
起初,互联网被认为是消除差异的工具,在这个崭新世界里,所有智能实体可不受性别、肤色或种族限制自由交流。然而,随着网络持续发展,需要投资,于是重点从交流转向了贸易。正如国际电信联盟秘书长Pekka Tarjanne博士所说:“电信使商品、服务、资金和信息的全球市场得以发展,全球信息经济的崛起正在从国家、地区、地方乃至家庭层面改变人类生活。如今,一切都因电信而改变,包括工作性质、人际关系、媒体、信息和政治生活模式。人们谈论着信息高速公路和全球信息基础设施,它们有潜力提升每个人的‘人力资本’,即健康、教育和技能水平。”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830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