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动量与时间无关近似方法解析
1 经典开普勒问题
开普勒通过经验推断出行星绕太阳沿椭圆轨道运行,这一数学描述被称为开普勒问题。牛顿在忽略其他行星的情况下,从数学上解决了两体问题,其解与经典氢原子问题类似。
当粒子受中心力作用时,由于角动量 $L$ 守恒,其运动被限制在一个平面内。若粒子处于束缚态,其平面运动则被限制在两个 $r$ 值之间,且运动不一定是周期性的。但如果力是吸引力的平方反比力(即 $1/r$ 势),那么束缚运动是周期性的,粒子会做封闭的椭圆轨道运动。
在经典开普勒问题中,存在一个额外的运动常量——伦兹矢量 $A$。对于一般的中心势 $U(r)$,力为 $f(r)\hat{a}_r$(其中 $\hat{a}_r = r/r$ 是 $r$ 方向的单位矢量),牛顿第二定律可表示为 $\dot{p} = f(r)\hat{a}_r$。通过一系列推导,可得出伦兹矢量的表达式:
$A = (p \times L) - \left(\frac{me^2}{4\pi\epsilon_0}\right)\hat{a}_r = p \times L -\hat{a}_r$(原子单位制)
伦兹矢量 $A$ 位于轨道平面内,沿椭圆长轴指向近地点,且与角动量垂直,即 $A \cdot L = 0$。对于开普勒势,伦兹矢量的时间变化率 $\dot{A} = 0$,它是一个运动常量。小的非开普勒项会使伦兹矢量旋转,从而导致椭圆轨道进动。例如,水星轨道的进动,部分是由于其他行星的影响,但仍有一部分是相对论效应导致的。
1.1 伦兹矢量的推导
- 从牛顿第二定律 $\dot{p} = f(r)\hat{a}_r$ 出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890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