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中氧的原子构型研究
1. 引言
在半导体技术中,氧在硅晶体里有着多样的存在状态。采用切克劳斯基(CZ)提拉技术从石英坩埚中生长的硅晶体含有氧,在真空精炼的浮区(FZ)材料中也有氧存在,不过FZ材料中的残余氧背景浓度约为(10^{13})原子/立方厘米,远低于CZ材料。氧与硅的亲和力源于Si - O键的强度,在像HOSi(CH₃)₃这样的分子中,Si - O键能约为 - 5.6 eV,比硅中的Si - Si键(约 - 2.3 eV)更强。
室温下,红外(IR)吸收测量显示,新生长的CZ硅中的氧大多呈分散态,即间隙氧((O_i))。在硅熔点(1412°C)附近,氧的溶解度约为(2.1×10^{18})原子/立方厘米。但室温下的平衡溶解度比新生长晶体中分散氧的浓度低几个数量级,这使得新生长的CZ硅在室温下处于氧过饱和状态。对材料进行退火处理会使氧沉淀成各种形式的二氧化硅((SiO_2))沉淀物,这可视为氧在硅中的第二种物理状态。通过退火,能从氧分散态转变为氧完全沉淀态,且此过程可逆,在高温( - 1300 - 1350°C)下溶解沉淀物并淬火至室温,氧又可重新分散。高温时,氧会从近表面区域向外扩散,只有在材料内部才能测量到完整的(O_i)浓度。
高分辨率X射线衍射测量表明,硅中分散的氧会使平均晶格间距略有增加,且与氧浓度成正比,这意味着孤立氧原子附近的晶格会局部膨胀。微沉淀物中最常见的二氧化硅形式是无定形相,其密度与硅相近。无论氧以何种形式存在,都会导致材料膨胀并产生内应力,大沉淀物产生的应力可通过位错生长来释放。沉淀物的化学计量比、分布、结构和尺寸等参数取决于退火条件。
第VI族掺杂元素S、Se和Te在硅中是双施主,这是由于它们以替代位置存在,如同P、As、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2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