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推荐与本地感知BitTorrent协议性能分析
1. 群体推荐协议对比
在群体推荐场景中,为了满足一组用户的偏好,提出了多智能体系统(MAS),其中用户代理代表群体中的成员。目前实现了两种最终推荐协议:投票协议和协商协议。
对于协商协议,根据协作程度定义了三种代理行为,这些行为决定了代理在决定接受或拒绝提案以及提出新报价时的推理过程。
实验结果显示,从效用和标准差的角度来看,投票程序的性能优于协商程序。不过,协商是一种更灵活的方法,它为用户提供了将用户代理配置得更接近其真实行为的机会。
以下是两种协议的简单对比表格:
| 协议类型 | 性能表现 | 灵活性 |
| ---- | ---- | ---- |
| 投票协议 | 较好 | 较差 |
| 协商协议 | 较差 | 较好 |
2. 本地感知BitTorrent协议概述
如今,BitTorrent(BT)文件共享已成为互联网上最成功的点对点(P2P)应用之一。然而,基于下载速率的针锋相对(TFT)机制导致了大量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内部和之间的流量。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许多本地感知方法被提出。
本地感知是指收集和使用底层互联网拓扑结构,引导BT对等节点在特定邻域内选择邻居。它要求BT对等节点了解共享文件群体中所有其他对等节点的某些底层信息,如国家/城市位置、经纬度、ISP位置和跳数等。
目前,有报道称本地感知BitTorrent协议可以大幅降低网络提供商的成本,同时不会显著降低原生BT的性能。但也有研究表明,由于对等节点分布不均和上传容量异构等原因,ISP和BT用户之间实现双赢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2341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