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上一篇,我们鸟瞰了移动通信四十年的壮丽画卷。今天,让我们将时钟拨回到那个充满机遇与躁动的年代——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那是一个万元户凤毛麟角,桑塔纳还是遥不可及的梦想的时代。而一部能随时随地打电话的“砖头”,正悄然成为撬动中国社会的第一根杠杆。
大哥大与90年代轿车
一、 1992,一块“黑金刚”的魔力
1992年,快要大学毕业的我,在学长工作的邮电局的机房里第一次见到了传说中的“大哥大”——摩托罗拉3200,我们都叫它“黑金刚”。那玩意儿,与其说是手机,不如说是一块黑色的砖头,沉甸甸的,天线要拉出来老长。
当时,学长单位的一位领导,为了办理这部手机的入网手续,动用了不少关系。我至今还记得那张申请表上触目惊心的数字:购机款2.1万元,入网费6000元。2.7万元,在那个月平均工资只有一两百块的年代,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不吃不喝15年的全部收入。
这不仅仅是一部电话。当那位领导在众人面前,从容地拉出天线,拨通电话时,周围空气都仿佛凝固了。那份从容与优越感,是金钱、权力与时代机遇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气味。
“大哥大”,这个充满江湖气的名字,精准地概括了它在那个时代的社会学意义:
- 权力的符号: 早期入网用户,需要副厅级以上单位开具证明。一个“90”开头的号码,就是一张通行于特定圈层的名片。
- 金融的工具: 在广东,一个靓号“901088”甚至被炒到了十几万的天价。它成了比股票更硬的“通货”。
- 时代的隐喻: 模拟信号(Analog)的粗粝、不稳定,与改革开放初期那种野性生长、规则模糊的社会氛围,形成了奇妙的共振。
【信息提示】
1G (First Generation): 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它的核心是模拟信号,主要功能仅限于语音通话。我们常说的“大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