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导读
在前两篇文章中,我们看见了自己的人生模式,也绘制了幸福的蓝图。一个尖锐的问题随之而来:蓝图再美,如果我没有动力去实现,或者实现的过程充满痛苦,那该怎么办?
你是否也曾坚信,努力必然伴随痛苦,“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本篇文章,我们将一起挑战这个根深蒂固的观念,揭示积极心理学最令人振奋的发现之一:幸福,不是一种天赋,而是一种完全可以习得的能力。
- 你将获得:一套驱动幸福的“双引擎模型”,理解“目标”与“心流”如何协同工作;两种截然不同的努力模式——“溺水模式”与“郊游模式”的深度剖析;以及两份帮你点燃内在动力的实操工具。
一、开场:一个可能颠覆你认知的观点
在开始之前,我想先提出一个可能会让你感到意外的观点:
如果你的努力让你感到持续的、深度的痛苦,那么你努力的方式,很可能从一开始就错了。
我们从小被灌输的观念是,通往成功的道路必然铺满荆棘,幸福是那荆棘尽头的唯一玫瑰。于是,我们学会了忍耐、坚持、自我牺牲,把痛苦当作成长的勋章。
但积极心理学告诉我们,这是一种深刻的误解。真正能带来成长和幸福的努力,其过程本身就应该充满力量和愉悦。
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天方夜谭”?别急,让我们从一个每个人都可能有过的体验说起。
你有过这样的时刻吗?全身心地投入到某件事中——也许是编程、写作、玩一种乐器,甚至是做一顿复杂的饭菜——你完全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自我,内心感到一种纯粹的、流动的喜悦。当事情完成时,你不仅不觉得疲惫,反而感到精力充沛,充满了深深的满足感。
这种体验,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伊(Mihaly Csikszentmihalyi)称之为“心流”(Flow)。
它证明了,努力与快乐,并非天敌。 那么,为什么我们大多数的努力,都与这种美妙的体验背道而驰呢?这正是我们今天要解开的谜题。
心流的瞬间
二、幸福的动力学:一艘双引擎飞船
在上一篇,我们把幸福比作一套GPS系统。今天,让我们把这个比喻再升级一下。如果说幸福是一场星际远航,那么驱动我们前行的,就是一艘拥有双引擎的飞船。
这两个引擎,分别是“目标”(Goals)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