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部分盲签名:概念、安全与应用
1. 引言
盲签名由Chaum于1982年提出,是一种签名者与用户之间的交互式签名方案,具备消息对签名者隐藏(盲性)以及用户无法生成超过与签名者交互次数的签名(不可伪造性)的特性。Chaum将其首个应用于不可追踪的数字支付(电子现金),但他也指出,高度的隐私性可能使攻击者在无对策的情况下进行电子货币的双重花费。此外,普通盲签名方案还存在签名者对签名消息完全失去控制的潜在漏洞。
为解决这些问题,出现了两种改进方案:
- 公平盲签名 :由Stadler、Piveteau和Camenisch提出,引入了一个可信第三方。在签名者与用户发生纠纷时,该第三方能够撤销盲性。撤销机制有两个方向,即从签名者的会话视图唯一识别获得的签名(签名追踪),或将会话与给定的签名关联起来(会话追踪)。可信第三方处于离线状态,仅在出现欺诈等违规情况时才会介入。
- 部分盲签名 :由Abe和Fujisaki提出,解决了签名者对签名消息失去控制的问题。以具有预定过期日期的代金券为例,签名者和用户需就某些信息(如过期日期)达成一致,只有双方使用相同信息时,签名验证才会通过。
2. 公平部分盲签名的定义
公平部分盲签名方案综合了部分盲签名和公平盲签名的概念。以下是其具体定义:
- 密钥生成 :$Kg(1^n)$ 生成密钥对 $(sk, pk)$。
- 撤销密钥生成 :$RevKg(1^n)$ 输出密钥对 $(rsk, rpk)$。
- 签名颁发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6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