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到代码的映射:原理、方法与案例实践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将设计模型转化为代码是一个关键环节。然而,这个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各种问题,如集成困难、代码与设计不一致等。本文将深入探讨如何通过一系列的转换方法,实现从模型到代码的有效映射,避免系统性能下降。
1. 映射概述
以《指环王》的出版过程为例,从手稿到最终印刷成书,需要经过多次转换步骤,每个步骤都可能引入错误。软件开发中的对象设计模型也类似,涉及许多容易出错的转换。例如,开发者对对象模型进行局部转换以提高其模块化和性能,将对象模型的关联转换为对象引用集合,将操作契约转换为检测和处理契约违规的代码,以及根据客户需求修改对象的接口规范。这些转换虽然不像分析或系统设计那样具有挑战性,但由于工作的重复性和规模,容易引入小错误,导致系统出现漏洞和测试失败。
2. 映射活动
映射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优化对象设计模型
- 优化访问路径 :常见的低效源包括多次遍历多个关联、遍历具有“多”重数的关联以及属性放置不当。为了识别低效的访问路径,需要确定频繁调用的操作,并借助序列图检查需要多次关联遍历的操作子集。对于频繁操作,应确保查询对象和被查询对象之间有直接连接,若缺少则添加关联。对于具有“多”重数的关联,可尝试将“多”减少到“一”,如使用限定关联;若无法减少重数,则考虑对“多”侧的对象进行排序或索引以减少访问时间。对于大多数属性仅参与 set() 和 get() 操作的类,可考虑将这些属性折叠到调用类中。
- 对象折叠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