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技术与蝴蝶结纳米整流天线的太阳能收集结构设计
传统制造的困境与多材料集成喷墨打印的崛起
在电子设备制造领域,传统方法在制造结构和电磁部件时,通常是分开制造后再组装。这种方式存在诸多弊端,如步骤繁多、工艺复杂、成品率低、成本高,且加工设备昂贵。此外,电磁部件难以形成大曲率表面,难以保证成型精度、高稳定性和可靠性。
多材料集成喷墨打印作为一种增材制造模式,具有高分辨率、工序少、成本低、无污染以及易于控制复杂空间图案等优点。它已被应用于制造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有机薄膜晶体管、太阳能电池和生化传感器等。例如,Paulsen使用气溶胶喷射技术制造嵌入式电路和传感器;还有人采用嵌入式3D打印方法制备具有良好扩展性和贴合性的电路;在结构天线的构建中,纳米铜溶液被用于打印RFID贴片天线,纳米银溶液则用于在液晶聚合物基板上加工偶极天线。不过,现有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平面结构,对于更复杂的表面,尤其是不可展表面,传统制造工艺和设备仍难以实现或满足精度要求。
基于集成喷墨打印技术,由带状线、微带线和同轴线组成的馈电网络、辐射单元、介电基板、蜂窝结构、冷却通道、支撑和保护结构可以同步打印和烧结。这样一来,天线结构和制造工艺得以简化,成本降低,天线的贴合性和设计灵活性得以实现,整体性能也得到提升。为了实现精确制造和优异的机械与电气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五轴CNC平台的创新多材料喷墨打印技术,可用于打印各种复杂表面的CLAS。
基于五轴CNC平台的3D打印技术
轨迹规划
为了打印具有不可展表面的CLAS,提出了降维策略,即使用众多微平面来近似自由曲面,每个微平面可视为一个打印单元。该轨迹规划算法包括最大面积的微平面划分、所有微平面的最优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