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向安全分层谓词加密技术解析
1 引言
1.1 谓词加密
谓词加密(PE)是一种重要的加密概念,它建立在隐藏向量加密(HVE)的基础上。在PE方案中,用户的解密密钥与谓词f相关联,而密文则编码了在加密过程中指定的属性a。只有当f(a) = 1时,用户才能成功解密,否则解密过程会保护明文的隐藏性,不会泄露加密消息的任何信息。
与属性基加密(ABE)不同,PE方案有一个独特的隐私目标,即隐藏属性,以防止密文泄露属性信息。现有的PE方案通常实现具体的谓词f,例如基于向量内积的谓词——内积加密(IPE),它非常强大,可以用于评估一大类谓词,包括相等测试、比较、子集测试等,甚至可以表示任意的CNF或DNF公式。在IPE方案中,属性由向量−→y表示,另一个向量−→x的选择定义了谓词f−→x,使得f−→x(−→y) = 1当且仅当内积−→x · −→y = 0。
1.2 前向安全
前向安全(FS)在长期私钥可能被泄露的密码学应用中提供了有意义的保护。它起源于认证密钥交换协议,后来在数字签名和公钥加密(PKE)中也得到了广泛探索。前向安全的核心概念是时间演化,当私钥暴露后,安全目标无法再得到保证,因此需要更换密钥。FS的目的是通过保护早期时间段来减少潜在的损失。
例如,在具有前向安全性的数字签名中,某个时间段暴露的签名密钥不能用于伪造之前时间段的签名。同样,在具有前向安全性的加密中,某个时间段使用的解密密钥不能用于解密过去生成的密文。第一个前向安全的PKE方案是由Canetti、Halevi和Katz基于二叉树加密技术构建的。
1.3 ABE/PE中的前向安全
用ABE/PE方案加密的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6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