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规划:选对工具是关键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PCB 设计亦如此。成功的 PCB 设计步骤众多,选择合适的工具至关重要。事先一定要深入研究,结合自身需求选出最佳产品。网络上的一些相关信息能助力我们快速上手,开启 PCB 设计之旅。
沟通不良:内外协作要趁早
将 PCB 设计外包如今愈发普遍且成本效益高,但对于复杂度高的 PCB 设计却可能不太合适,因为这类设计对性能和可靠性要求极高。随着设计复杂程度攀升,工程师和 PCB 设计者之间面对面沟通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这种沟通能实时确保精确的组件布局和布线,避免后期昂贵的返工。
不仅如此,在设计早期邀请 PCB 板制造商参与也同等重要。他们能为设计提供初步反馈,依据自身流程和程序最大化设计效率。这不仅能节省大量时间和金钱,还能在产品生产前就规避潜在问题,缩短上市时间。
未能彻底测试早期的原型:早测试,少犯错
原型板就像是 PCB 设计的试金石,能够验证设计是否按规格运行。原型测试能在大批量生产前检验 PCB 的功能、质量和性能。这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经验,但一个完善的测试计划和明确的目标能缩短评估时间,降低生产错误的可能性。若测试中发现问题,需在重新配置的电路板上再次测试。在设计早期考虑高危险因素,通过多次迭代测试,能尽早发现潜在问题,降低风险,保障项目顺利推进。
使用低效的布局技术或不正确的组件:细节决定成败
随着设备朝着更小、更快的方向发展,PCB 设计工程师面临更复杂的布局挑战。更小的组件能减少占用面积且排列更紧密,像内部 PCB 层上的嵌入式分立器件、引脚间距更小的 BGA 封装等技术有助于缩小电路板尺寸、提升性能,并预留返工空间。在设计时,针对高引脚数和小间距组件选择正确的布局技术至关重要,能避免后续问题,降低制造成本。
同时,对于打算使用的替代组件,哪怕是所谓的可直接替换组件,也一定要仔细研究其取值范围和性能特点。微小的特性变化都可能让整个设计性能大打折扣。
忘记为你的工作备份:别让数据 “裸奔”
备份重要数据是常识,但仍需强调。至少要对最重要的工作成果和不可替代的文件进行备份。很多小公司可能没有日常备份数据的习惯,在家工作的人也容易忽略。如今备份到云端既方便又便宜,没有理由不把数据妥善保存,以防被盗、火灾等本地灾害。
成为单人岛屿:集思广益避风险
不要盲目自信,总觉得自己的设计完美无缺。很多时候,同事能发现我们没注意到的设计错误。即使我们对设计细节了如指掌,他人可能更客观,能提供宝贵意见。和同事一起检查设计,有助于发现潜在问题,让项目按计划推进,控制成本。犯错在所难免,但只要吸取教训,下次就能设计出更优秀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