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谷p1220关路灯(区间dp)

老张需要在一条路上关掉n盏路灯以节省电费,他从中间的某个路灯开始,向左或向右关灯。问题是确定最优的关灯顺序以最小化总的电能消耗。这是一个动态规划问题,通过记录连续关闭的灯区间和老张的位置来设计状态转移方程,最终找到最低的功耗。给出的代码实现了这个解决方案。

题目描述

某一村庄在一条路线上安装了n盏路灯,每盏灯的功率有大有小(即同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量有多有少)。老张就住在这条路中间某一路灯旁,他有一项工作就是每天早上天亮时一盏一盏地关掉这些路灯。

为了给村里节省电费,老张记录下了每盏路灯的位置和功率,他每次关灯时也都是尽快地去关,但是老张不知道怎样去关灯才能够最节省电。他每天都是在天亮时首先关掉自己所处位置的路灯,然后可以向左也可以向右去关灯。开始他以为先算一下左边路灯的总功率再算一下右边路灯的总功率,然后选择先关掉功率大的一边,再回过头来关掉另一边的路灯,而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在关的过程中适当地调头有可能会更省一些。

现在已知老张走的速度为1m/s,每个路灯的位置(是一个整数,即距路线起点的距离,单位:m)、功率(W),老张关灯所用的时间很短而可以忽略不计。

请你为老张编一程序来安排关灯的顺序,使从老张开始关灯时刻算起所有灯消耗电最少(灯关掉后便不再消耗电了)。

输入格式

文件第一行是两个数字n(1<=n<=50,表示路灯的总数)和c(1<=c<=n老张所处位置的路灯号);

接下来n行,每行两个数据,表示第1盏到第n盏路灯的位置和功率。数据保证路灯位置单调递增。

输出格式

一个数据,即最少的功耗(单位:J,1J=1W·s)。

输入输出样例
输入 #1

5 3
2 10
3 20
5 20
6 30
8 10

输出 #1

270
说明/提示
输出解释:
{此时关灯顺序为3 4 2 1 5,不必输出这个关灯顺序}

这道题是道dp。我们来看看如何设计状态。该记录的量有哪些?哪些灯关了显然是要记录的,老张目前在哪也是要记录的。如果用二进制强行记录哪些灯关了复杂度得爆炸。我们来看看怎么优化。
很显然,老张每路过一个路灯能顺手关就顺手关对吧(不关白不关啊)。这样子一来,老张关的灯肯定是连续的,是个区间。那我们用二进制记录关的灯的想法便转化为了用区间记录关闭了[i,j][i,j][i,j]之间的灯后的耗电值。
那老张的位置怎么记录呢?难道要多开一维记录老张所处的位置吗?
其实并不用。稍微一想就可以知道,老张关了区间[i,j][i,j][i,j]的灯后,所处的位置必然在端点处(端点的灯肯定是最后关的呀),于是我们可以用f[i][j][0]f[i][j][0]f[i][j][0]表示老张在iii处,f[i][j][1]f[i][j][1]f[i][j][1]表示老张在jjj处。
可以得到转移方程:
f[i][j][0]=min(f[i+1][j][0]+(w[i+1]−w[i])∗c,f[i+1][j][1]+(w[j]−w[i])∗c);f[i][j][0] = min(f[i+1][j][0] + (w[i+1] - w[i]) * c, f[i+1][j][1] + (w[j] - w[i]) * c);f[i][j][0]=min(f[i+1][j][0]+(w[i+1]w[i])c,f[i+1][j][1]+(w[j]w[i])c);
f[i][j][1]=min(f[i][j−1][0]+(w[j]−w[i])∗c,f[i][j−1][1]+(w[j]−w[j−1])∗c);f[i][j][1] = min(f[i][j-1][0] + (w[j] - w[i]) * c, f[i][j-1][1] + (w[j] - w[j-1]) * c);f[i][j][1]=min(f[i][j1][0]+(w[j]w[i])c,f[i][j1][1]+(w[j]w[j1])c);
ccc指的是还没关的灯每秒耗电量的总和,这个用前缀和一减就可以得到。

下面是代码
#include <cstdio>
#include <cstring>
#include <algorithm>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f[55][55][2], s[55], w[55];
int main(){
	memset(f, 1, sizeof(f));
	int i, j, n, m, c;
	scanf("%d%d", &n, &c);
	for(i = 1; i <= n; i++){
		scanf("%d%d", &w[i], &s[i]);
		s[i] += s[i-1];
	}
	f[c][c][0] = f[c][c][1] = 0;
	for(i = n; i >= 1; i--){
		for(j = i + 1; j <= n; j++){
			c = s[n] - (s[j] - s[i]);
			f[i][j][0] = min(f[i+1][j][0] + (w[i+1] - w[i]) * c, f[i+1][j][1] + (w[j] - w[i]) * c);
			c = s[n] - (s[j-1] - s[i-1]);
			f[i][j][1] = min(f[i][j-1][0] + (w[j] - w[i]) * c, f[i][j-1][1] + (w[j] - w[j-1]) * c);
		}
	}
	printf("%d", min(f[1][n][0], f[1][n][1]));
	return 0;
}
# P1220 路灯 ## 题目描述 某村庄一条路线安装了 $n$ 路灯,每盏灯功率有大有小(即同一段时间消耗的电量有多有少)。老张就住在这条路中间某路灯旁,他有项工作就是每天早上天亮时掉这些路灯。 为了给村里节省电费,老张记录下了每路灯的位置和功率,他每次灯时也都是尽快地去,但是老张不知道怎样去灯才能够最节省电。他每天都是在天亮时首先掉自己所处位置的路灯,然后可以向左也可以向右去灯。开始他以为先算下左边路灯的总功率再算下右边路灯的总功率,然后选择先功率大的边,再回过头来掉另边的路灯,而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在的过程中适当地调头有可能会更省些。 现在已知老张走的速度为 $1m/s$,每个路灯的位置(是个整数,即距路线起点的距离,单位:$m$)、功率($W$),老张灯所用的时间很短而可以忽略不计。 请你为老张编程序来安排灯的顺序,使从老张开始灯时刻算起所有灯消耗电最少(灯掉后便不再消耗电了)。 ## 输入格式 第行是两个数字 $n$(表示路灯的总数)和 $c$(老张所处位置的路灯号); 接下来 $n$ 行,每行两个数据,表示第 $1$ 到第 $n$ 路灯的位置和功率。数据保证路灯位置单调递增。 ## 输出格式 个数据,即最少的功耗(单位:$J$,$1J=1W\times s$)。 ## 输入输出样例 #1 ### 输入 #1 ``` 5 3 2 10 3 20 5 20 6 30 8 10 ``` ### 输出 #1 ``` 270 ``` ## 说明/提示 ### 样例解释 此时灯顺序为 `3 4 2 1 5`。 ### 数据范围 $1\le n\le50$,$1\le c\le n$,$1\le W_i \le 100$。 我的代码如下,我只想得部分分 #include <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N = 50 + 5; int tot, ans; int n, c; // n : 路灯的总数, c : 老张所处位置的路灯号 bool v[N]; struct node { int p, w; }; vector<node> a(N + 1); bool check() { for (int i = 1; i <= n; i ++) { if (v[i]) continue; return false; } return true; } void dfs(int id, int sec) { if (check()) { ans = min(ans, tot); return; } for (int i = 1; i <= n; i ++) { if (v[i]) continue; tot += a[i].w * sec; } // ← v[id - 1] = true; dfs (id - 1, sec); v[id - 1] = false; // → v[id + 1] = true; dfs (id + 1, sec); v[id + 1] = false; } int main() { ios::sync_with_stdio(false); cin.tie(0); cin >> n >> c; for (int i = 1; i <= n; i ++) { int p, w; cin >> p >> w; // p : 位置, w : 功率 a[i] = {p, w}; } dfs (c, 0, 0); return 0; }
08-10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