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AI硬件技术全解析
1. 数字信号控制器与异构计算
数字信号控制器(DSP)在一些场景中具有独特优势。例如,很多配备语音助手(如谷歌助手)的智能手机会内置DSP芯片,用于运行始终开启的关键词识别模型,同时不会过度消耗电池电量。
硬件设计师在应用中并非只能选择单一的微控制器,将多个微处理器组合在一个产品中是很常见的做法,这就是异构计算。比如,边缘AI设备可能会配备一个小功率的微控制器单元(MCU)来运行基本操作,同时搭配一个功能强大的MCU用于偶尔的信号处理和机器学习任务。
异构计算的重要性在于它实现了真正的并发处理能力,即能够同时执行多个任务。不过,其面临的一大挑战是如何在两个处理器之间合理分配计算任务,以实现效率最大化。一些边缘AI应用架构,如使用级联模型的架构,非常适合异构计算。随着深度学习加速器的兴起,异构计算的概念变得愈发重要。
2. 片上系统(SoC)
在微控制器之后,片上系统(SoC)是最常见的边缘计算设备类型。微控制器是精简优化后的计算机,而SoC则试图将整个传统计算机系统的功能集成到单个芯片中。
与微控制器不同,SoC运行传统操作系统,将很多硬件细节抽象化,让开发者可以专注于应用代码的编写。开发者可以使用编写服务器和桌面应用的工具和环境,包括Python等高级语言(现代微控制器通常使用C或C++编程)。
使用SoC的便捷性带来了两个代价:效率和复杂性。SoC的能源效率通常远低于微控制器,这限制了其应用领域。虽然它比传统的外设分离的计算机系统效率高一个数量级,但在降低能源消耗方面远不如微控制器,额外的能源消耗还可能带来散热管理问题。操作系统带来的额外复杂性也是SoC设备的一个负担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164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