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场景识别:原理、架构与数据采集
1. 主动场景识别概述
主动场景识别(Active Scene Recognition,ASR)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涉及到机器人如何在复杂环境中识别场景。在ASR执行过程中,如果最近一次被动场景识别(Passive Scene Recognition,PSR)有未使用的部分场景模型剩余,状态机将重新进入目标姿态预测(OBJECT_POSE_PREDICTION)状态,开始新一轮的间接搜索。
2. 主动场景识别的软件架构
2.1 架构设计思路
由于决策系统的复杂性,ASR采用模块化方法进行设计。它被设计为分布式和审议式机器人架构的一部分,与将机器人视为理性智能体的概念相匹配。我们将ASR建模为一个执行视图规划的分层状态机,并通过将ASR的逻辑和所需功能分布在网络中专用、平等且自包含的软件组件上来实现这种架构。
2.2 状态机的作用
状态机是架构中的核心组件,它类似于中介模式,集中了机器人架构内的通信。其主要任务之一是通过消息传递协调负责各种功能的其他组件。在架构图中,状态机位于中间,通过双向箭头与其他组件进行通信。
2.3 各组件介绍
| 组件名称 | 功能描述 |
|---|---|
| 离线知识库(Offline Knowledge Base,OKB) | 在ASR执行期间内容不变,包含场景类别相关的关键数据,如场景类别模型、隐式形状模型树(ISM trees |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