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场景识别与目标搜索:从理论到实践
1. 机器人场景识别概述
从 2014 年起,欧洲在机器人领域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研究与创新,目标是让机器人具备感知能力和决策自主性,以应对长期的社会问题。场景知识对于机器人的可靠决策至关重要,它不仅涉及物体的存在,还包括物体间的空间关系。
1.1 场景与场景类别
场景被定义为环境的快照,包含风景、动态元素以及所有参与者和观察者的自我表征及其关系。场景类别则是将一组场景归为一个共同标签,场景识别就是评估感知到的物体配置与场景类别的匹配程度。例如,不同的银器配置代表不同的场景类别,机器人需要判断当前场景属于哪个类别。
1.2 场景识别方法
场景识别模型可分为符号和亚符号方法。符号方法依赖定性空间关系(QSR),用自然语言描述空间关系;亚符号方法则将基于部分的物体识别表示应用于场景,主要是概率方法。由于亚符号方法与我们的目标结构更相似且效果出色,因此本文采用亚符号方法。
1.3 场景识别的要求
为了让机器人自主学习场景模型,场景识别模型需要满足以下要求:
1. 统一的空间关系表示 :能够描述各种类型的关系,并捕捉其细节。
2. 自由选择空间关系连接的物体对 :可以灵活确定场景类别中哪些物体对通过空间关系相连。
3. 对缺失物体和杂乱环境的鲁棒性 :在面对缺失物体和杂乱环境时,仍能准确识别场景。
4. 视角独立性 :不依赖于观察场景的视角。
5.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