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输线的思考

本文探讨了传输线中阻抗的变化及其对信号功率的影响。通过分析传输线方程,解释了不同长度传输线如何影响阻抗及功率,并讨论了四分之一波长阻抗变换线的工作原理。

被很简单的传输线问题折腾了很久,仔细研究传输线方程后好像有所得。

问题是从一个很简单的公式开始的:阻抗沿传输线变化的方程。Z=Z(l)是传输线长度的函数。

现在,设想我有一个信号和一个负载,在两者之间,我接10cm的传输线,和接12cm的传输线。如果按照阻抗变化的公式,在信号出去的地方我的阻抗是不同的,所以我这一点的电压也会不同。电压不同,电阻不同,岂不是功率不同?但最后负载得到的功率是不变的!

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这个阻抗变化的公式讲的是什么?

是这一点上的阻抗!

书上有个例子:四分之一波长的短路传输线,在另一端看就是开路,Zin=无穷大。问题是这个开路和我们一般理解的开路是一个意思吗?

不是!

这个开路仅仅指我这一点的电流是0。在其他地方我电流不是0。所以不能以为这个短路线真的等效成开路了。

有了这个认识,我们看传输线阻抗匹配的意义就很清晰了。我50欧姆的传输线,串联,就是我Smith chart上的点在围着等反射系数圆在走。等反射系数圆什么意思?模值不变,实部改变。就是说我这个点的入射电压大了,反射回去的就多一点;小了,就少一点。(准确地讲就是我反射的量和你入射的量实部都是会变的)但目的只有一个(准确讲是约束):功率不会变。线上跑的功率,就是我负载拿到的功率。

回到那个问题,10cm和12cm的线,如果有这么一个设备量这点电压的话确实是不一样的。但是,但是我会发现他电流也不一样,最后功率是一样的。这个不一样不影响我入射和反射的计算,因为这个取决于我负载。(源匹配情况下)。这就是为什么微波里面我们都是用功率。因为单独的电压或者电流没有意义!你用Zin的那个公式算,可以根据分压定理算到这一点的电压和电流。但这个不是我负载上的电压!

我负载上的电压是用反射系数来算的,对于匹配源,就是一次反射;不匹配源,就是多次反射的叠加。

电压上获得的功率,和我用Zin算的电压乘电流复共轭是一样的!

负载的匹配情况,决定了你入射和反射量的大小。这是你计算的reference。而线上单独某一点的量。只是这一点的值,没有太大意义。

所以射频里面我们一般都用功率衡量,所有的指标基本上都是用功率导出来的。

最后提一个常见栗子:四分之一波长阻抗变换线。这个东西看似很邪门,实际上就是两段不同的介质接触以后,我在这一点处形成了反射叠加等于0的效果,入射全部被吃进去了。你在负载上看,还是不匹配的,but!跑到这一段四分之一线的前面,在这一点处我匹配了!意味着所有的反射波最后统统还是跑不出去,回到了我的负载上,这就是它这个阻抗变换的奥妙。

四分之一波长阻抗变换在Smithchart上看(前提负载实阻抗)就是实轴上这个点画一个圆直接绕到了圆心。具体的推导后面再说

<think> 嗯,用户这次问的是高频传输线电流电压波动方程的推导过程,之前系统指令要求严格遵循LaTeX格式和中文回答,还强调要生成相关问题。用户引用的资料解释了传输线在高低频下的区别,但核心需求是数学推导。 从用户身份推测,可能是电子工程或射频领域的学习者,需要理论推导而非概念解释。ta特意提到“高频”和“推导过程”,说明需要严格的数学处理,可能正在研究传输线理论或准备相关考试。情绪上显得比较急切,因为直接跳过基础概念追问方程推导。 推导需要从传输线分布式参数模型切入: 第一步要建立RLCG单位长度等效电路,这是推导的物理基础。用户引用的资料提到波长与线长可比拟时出现波动效应,正好对应分布式模型的必要性。接着用基尔霍夫定律列微分方程时,得强调对距离微分而非时间微分,这是传输线方程的特殊性。 推导高频简化方程时,用户可能容易忽略无耗条件(R=G=0)的适用场景,需要点明当频率足够高时R<<ωL的特性。最后时谐解部分要明确phasor表示法的转换逻辑,很多人会混淆瞬时表达式和相量形式。 生成的问题要覆盖应用延伸:1和3题聚焦求解方法和物理意义,2题引导用户思考损耗影响,4题明确工程应用界限。这样既巩固理论基础又衔接实际设计。 用户引用的资料虽然提供了背景,但推导所需的关键数学模型(如单位长度参数)并未提及,所以回复需完全重构知识框架。不过可以引用其中关于波长与线长关系的比喻性说明作为波动方程必要性的佐证。 </think> 高频传输线电流电压波动方程的推导需从传输线的分布式参数模型出发,结合电磁场基本定律逐步分析。以下是详细推导过程: --- ### **1. 建立分布式参数模型** 高频传输线可等效为无限个微元段串联。每个微元段 $dz$ 包含: - **电阻 $R$**:单位长度导线的电阻 - **电感 $L$**:单位长度导线的电感 - **电导 $G$**:单位长度线间绝缘电导 - **电容 $C$**:单位长度线间电容 等效电路如图: ``` R dz L dz o-----|`|`|---(^_^)----o | | | G dz C dz | | | | o---------------------o ``` --- ### **2. 应用基尔霍夫定律** 对微元段 $dz$ 列写方程: #### **电压化方程** 沿 $dz$ 的电压降包含电阻压降和电感感应电动势: $$ v(z,t) - v(z+dz,t) = R dz \cdot i(z,t) + L dz \cdot \frac{\partial i(z,t)}{\partial t} $$ 整理得: $$ -\frac{\partial v(z,t)}{\partial z} dz = R i dz + L \frac{\partial i}{\partial t} dz $$ **即**: $$ \frac{\partial v}{\partial z} = -R i - L \frac{\partial i}{\partial t} \quad (1) $$ #### **电流化方程** 通过并联支路的电流分流包含电容充电电流和绝缘漏电流: $$ i(z,t) - i(z+dz,t) = G dz \cdot v(z+dz,t) + C dz \cdot \frac{\partial v(z+dz,t)}{\partial t} $$ 近似 $v(z+dz,t) \approx v(z,t)$ 并忽略高阶小量: $$ -\frac{\partial i}{\partial z} dz = G v dz + C \frac{\partial v}{\partial t} dz $$ **即**: $$ \frac{\partial i}{\partial z} = -G v - C \frac{\partial v}{\partial t} \quad (2) $$ --- ### **3. 推导波动方程** 对 (1)、(2) 式进一步求导消元: - **对 (1) 式关于 $z$ 求导**: $$ \frac{\partial^2 v}{\partial z^2} = -R \frac{\partial i}{\partial z} - L \frac{\partial^2 i}{\partial t \partial z} $$ - **将 (2) 式代入**: $$ \frac{\partial^2 v}{\partial z^2} = -R \left( -G v - C \frac{\partial v}{\partial t} \right) - L \frac{\partial}{\partial t} \left( -G v - C \frac{\partial v}{\partial t} \right) $$ 展开整理得 **电压波动方程**: $$ \boxed{\frac{\partial^2 v}{\partial z^2} = R G v + (R C + L G) \frac{\partial v}{\partial t} + L C \frac{\partial^2 v}{\partial t^2}} \quad (3) $$ - **同理消去 $v$ 可得电流波动方程**: $$ \boxed{\frac{\partial^2 i}{\partial z^2} = R G i + (R C + L G) \frac{\partial i}{\partial t} + L C \frac{\partial^2 i}{\partial t^2}} \quad (4) $$ --- ### **4. 高频简化(无耗传输线)** 当频率极高时: - $R \ll \omega L$(趋肤效应使电阻影响减弱) - $G \ll \omega C$(介质损耗可忽略) 此时令 $R=0,\ G=0$,波动方程简化为: $$ \frac{\partial^2 v}{\partial z^2} = L C \frac{\partial^2 v}{\partial t^2}, \quad \frac{\partial^2 i}{\partial z^2} = L C \frac{\partial^2 i}{\partial t^2} $$ 其解为行波: $$ v(z,t) = f_1(t - z\sqrt{LC}) + f_2(t + z\sqrt{LC}) $$ 其中波速 $\nu = \frac{1}{\sqrt{LC}}$,特性阻抗 $Z_0 = \sqrt{\frac{L}{C}}$[^1]。 --- ### **5. 时谐稳态解(正弦信号)** 设电压/电流为 $\tilde{V}(z)e^{j\omega t}$, $\tilde{I}(z)e^{j\omega t}$,代入 (1)(2) 式得: $$ \begin{cases} \frac{d\tilde{V}}{dz} = -(R + j\omega L)\tilde{I} \\ \frac{d\tilde{I}}{dz} = -(G + j\omega C)\tilde{V} \end{cases} $$ 合并得 **电报方程**: $$ \frac{d^2\tilde{V}}{dz^2} = \gamma^2 \tilde{V}, \quad \gamma = \sqrt{(R+j\omega L)(G+j\omega C)} $$ 其中 $\gamma$ 为传播常数,实部 $\alpha$ 表衰减,虚部 $\beta$ 表相位。 ---
评论
成就一亿技术人!
拼手气红包6.0元
还能输入1000个字符
 
红包 添加红包
表情包 插入表情
 条评论被折叠 查看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