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开源周开源的五个项目分析

目录

1.FlashMLA

1.1 FlashMLA原理

1.2 FlashMLA性能优势

1.3 FlashMLA的下载地址

2.DeepEP弹性并行计算框架

2.1 DeepEP原理

2.2 DeepEP性能优势

2.3 DeepEP的下载地址

3.DeepGEMM弹性并行计算框架

3.1 DeepGEMM原理

3.2 DeepGEMM性能优势

3.3 DeepGEMM的下载地址

4.优化并行策略

4.1 DualPipe原理

4.1.1 原理

4.1.2 性能

4.1.3下载地址

4.2 EPLB原理

4.2.1 原理

4.2.2 性能

4.2.3下载地址

4.3 profile-data原理

4.3.1 原理

4.3.2 性能

4.3.3下载地址

5.3FS和Smallpond计算框架

5.1 3FS原理

5.1.1 原理

5.1.2 性能

5.1.3下载地址

5.2 Smallpond原理

5.2.1 原理

5.2.2 性能

5.2.3下载地址


1.FlashMLA

       FlashMLA是专为英伟达Hopper架构GPU打造的高效推理引擎,全面支持BF16精度的动态长序列处理。其核心在于创新的分页KV缓存技术,块大小设定为64。在处理长序列时,传统的缓存机制容易出现缓存命中率低、内存访问效率低下等问题。而FlashMLA的分页KV缓存技术将键值对(KV)数据按照64大小的块进行分页存储和管理。当模型进行推理时,能够快速定位和访问所需的KV数据块,大大减少了内存访问的次数和延迟。同时,针对BF16精度的优化,使得在保证一定计算精度的前提下,能够充分利用GPU的硬件加速能力,提升计算效率。

1.1 FlashMLA原理

       在FlashMLA的内存访问优化中,涉及到一些基础的内存管理和数据定位公式。假设内存地址空间为M,分页大小为P=64(这里P对应块大小),对于一个给定的逻辑地址A,其对应的物理页号n和页内偏移量o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通过这种分页机制,FlashMLA能够高效地在内存中定位和读取数据块,实现快速的数据访问,为模型推理提供支持。其计算过程可以表示为:

       在实际性能测试中,FlashMLA在H800 GPU上展现出了卓越的性能。它能够达成3000GB/秒的内存带宽极限,计算峰值高达580万亿次浮点运算 / 秒。这一性能表现使得在处理大规模的AI推理任务时,如文本生成、图像识别等应用中,能够快速地完成计算,输出结果,极大地提高了推理的效率和实时性。

1.2 FlashMLA性能优势

1.3 FlashMLA的下载地址

GitHub - deepseek-ai/FlashMLA: FlashMLA: Efficient MLA decoding kernels

2.DeepEP弹性并行计算框架

        DeepEP是一个专为混合专家(MoE)模型设计的通信库,旨在优化GPU间的计算分配,降低延迟。在MoE模型中,不同的 “专家”(子网络)负责处理不同类型或部分的数据。然而,在分布式训练和推理过程中,由于各专家所处理的数据量可能差异巨大,导致GPU之间的负载不均衡,通信开销增加。DeepEP通过设计高吞吐量和低延迟的通信内核来解决这些问题。它采用双内核架构,允许在高吞吐量和低延迟之间灵活切换,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在数据传输方面,对所有对所有(all-to-all)的GPU通信进行优化,使得数据能够在多个GPU之间高效地分发和汇总,确保每个GPU都能及时获取到所需的数据进行计算,从而提升整体的训练和推理效率。

2.1 DeepEP原理

       在DeepEP的通信优化中,涉及到数据传输量和传输时间的相关计算。假设在一个有N个GPU 的集群中,每个GPU需要发送和接收的数据量为D,数据传输速率为R(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数据量)。在传统的通信模式下:

2.2 DeepEP性能优势

       在实际应用中,DeepEP在处理复杂的推理请求时,能够在毫秒级别内完成数据传输和计算,极大地降低了延迟。例如,在一个包含多个MoE层的大型模型推理任务中,使用DeepEP能够显著减少推理时间,提高模型的响应速度。与未使用DeepEP的情况相比,推理效率提升了数倍,使得 AI 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如实时问答系统、智能客服等场景中,能够更快地响应用户请求,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同时,在训练过程中,DeepEP通过优化计算分配,使得训练时间大幅缩短,提高了模型的训练效率,降低了训练成本。

2.3 DeepEP的下载地址

https://github.com/deepseek-ai/DeepEP

3.DeepGEMM弹性并行计算框架

       DeepGEMM专注于高效的FP8矩阵乘法,支持低精度计算。其设计灵感来源于DeepSeek-V3 项目,主要目标是在NVIDIA Hopper架构的张量核心上实现高效的矩阵运算。传统的矩阵乘法在处理大规模矩阵时,计算量巨大,且高精度计算会占用大量的内存和计算资源。DeepGEMM采用轻量级的即时编译(JIT)模块,在运行时动态编译所有内核,这种方式简化了安装过程,提升了灵活性,能够根据不同的硬件配置和矩阵形状进行针对性的优化。同时,针对FP8张量核心在累加过程中的不精确性,DeepGEMM采用CUDA核心的两级累加(promotion)策略,通过在计算过程中引入更高精度的累加,确保最终结果的准确性。

3.1 DeepGEMM原理

3.2 DeepGEMM性能优势

      DeepGEMM在性能方面表现卓越,在多种矩阵形状下的计算速度显著提升。例如,在使用 H800 GPU和CUDA 12.8的情况下,对于64x2112x7168的矩阵,DeepGEMM实现了206 TFLOPS 的计算能力,内存带宽为1688 GB/s,速度提升达2.7倍;在64x24576x1536的配置下,性能达到 289 TFLOPS,内存带宽为2455GB/s,速度提升为1.7倍。这些数据表明,DeepGEMM 能够有效利用硬件资源,在低精度计算的情况下,依然能够提供高效的计算能力,大幅提升了矩阵运算的速度和资源利用率,为深度学习模型中的大量矩阵运算提供了有力支持。

3.3 DeepGEMM的下载地址

https://github.com/deepseek-ai/DeepGEMM

4.优化并行策略

优化并行策略包含DualPipe、EPLB和profile-data。

DualPipe: 双向管道并行方法,可能通过重叠计算和通信减少训练时间。
EPLB: 专家并行负载平衡器,确保 MoE 模型中工作负载的均匀分布。
profile-data: 性能分析工具,用于识别训练过程中的瓶颈,优化系统性能。

4.1 DualPipe原理

       DualPipe是一种用于V3和R1训练的双向流水线并行算法,其核心在于实现了计算与通信过程的完全重叠。在传统的模型训练中,流水线并行技术将模型按层次分割,每个设备负责处理部分层,然后将结果传递给下一个设备。然而,这种方式存在计算资源空闲等待和数据传输延迟的问题。DualPipe通过创新的双向处理方式解决了这些难题。在DualPipe的设计中,数据并非单向流动,而是存在两组数据从两端相向流动。在模型训练时,前向计算过程(模型对输入数据进行处理生成预测结果)与后向计算过程(模型根据预测结果与真实标签的误差更新权重)的计算 - 通信阶段能够同步进行。通过将模型计算块进一步细分为如注意力、all-to-all 分派、MLP等更小的模块,提高了调度的灵活性。这种双向设计使得所有设备都能保持较高的活跃度,有效减少了流水线气泡(即设备空闲等待的时间)。

4.1.1 原理

4.1.2 性能

       以一个具有8个流水线并行级别和20个微批次的示例来说,DualPipe精心安排两个方向的数据处理流程,让计算和通信得以同时开展。与传统的1F1B和 ZB1P算法相比,DualPipe在减少设备空闲时间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尤其是在设备数量较多的场景下,效果更为突出。实验数据表明,使用 DualPipe 能够将训练效率提升200% 左右,同时仅增加了1倍的激活内存峰值,在提升训练效率的同时,对内存资源的增加相对可控,使得在有限的硬件资源下能够更高效地训练大规模模型。

4.1.3下载地址

GitHub - deepseek-ai/DualPipe: A bidirectional pipeline parallelism algorithm for computation-communication overlap in V3/R1 training.

4.2 EPLB原理

        EPLB(专家并行负载均衡器)是为V3和R1打造的专家并行负载平衡器,专门针对混合专家(MoE)模型的分布式训练和推理设计。在传统的 MoE 模型中,专家负载的不平衡会导致计算资源的浪费,尤其是在专家并行(EP)的场景下,这种不平衡会进一步加剧通信开销。EPLB实现了 DeepSeek-V3 论文中所描述的 “冗余专家” 策略。具体而言,它会复制那些工作量较大的专家,然后通过精心设计的算法,将这些复制后的专家合理地分配到各个GPU上,以此确保负载均衡。EPLB 提供了两种负载均衡策略:层次化负载均衡,当服务器节点数量能够被专家组数量整除时适用。该策略首先将专家组均匀地分配到各个节点,保证不同节点之间的负载平衡;接着在每个节点内部进行专家复制;最后将复制后的专家打包分配给各个GPU,实现每个GPU的负载均衡。这种策略适用于较小专家并行规模的预填充阶段(即模型处理初始输入的阶段)。全局负载均衡,在其他情况下使用。此策略不考虑专家组的分布情况,直接在全局范围内复制专家,并将其分配到各个 GPU 上。这种策略适用于较大专家并行规模的解码阶段(即模型生成输出的阶段)。得益于 DeepSeek-V3所采用的 “组限制专家路由” 技术,EPLB还能够尽可能地将同一组的专家放置在同一物理服务器节点上,从而有效减少跨节点的数据传输,提高通信效率。

4.2.1 原理

4.2.2 性能

        在实际应用中,EPLB能够有效提高GPU的利用率。通过采用EPLB,在大规模专家并行的应用中,能够将GPU的利用率提升至80%以上,最大限度地减少训练时间。例如,在一个具有大量专家的MoE模型训练任务中,使用EPLB后,训练时间相比未使用时缩短了30% - 50%,大大提高了模型的训练效率,降低了训练成本,同时也提高了模型在推理阶段的响应速度和性能稳定性。

4.2.3下载地址

https://github.com/deepseek-ai/eplb

4.3 profile-data原理

       profile-data 是用于分析 V3/R1 中计算与通信重叠性能的数据集。这些数据通过PyTorch Profiler 工具捕获,它能够记录模型训练和推理过程中的各种操作信息,包括计算操作的执行时间、通信操作的传输时间、不同阶段的资源占用情况等。通过对这些详细数据的分析,开发者可以深入了解计算与通信如何实现高效重叠,以及底层的具体实现细节。例如,在训练阶段,通过分析数据可以了解到在 DualPipe 中单个前向和后向处理块对的重叠策略是否有效,哪些部分还存在优化空间;在推理阶段,可以分析预填充阶段和解码阶段中计算与通信的重叠情况,以及如何调整参数和策略来进一步提高效率。

4.3.1 原理

4.3.2 性能

       开发者可以在 Chrome 或 Edge 浏览器的 tracing 页面直接对 profile - data 进行可视化操作,直观地查看各项操作的执行时间以及资源占用情况。

4.3.3下载地址

https://github.com/deepseek-ai/profile-data

5.3FS和Smallpond计算框架

5.1 3FS原理

        3FS(Fast File System for Flash-based Storage)是一种专门为基于闪存的存储设备设计的高性能文件系统。其核心设计目标是充分利用闪存设备的特性,如随机读写速度快、无机械寻道时间等,来提高文件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传统的文件系统在设计时主要考虑的是机械硬盘的特性,如旋转延迟和寻道时间。因此,它们在处理随机读写操作时效率较低。而闪存设备的物理特性与机械硬盘有很大不同,3FS针对这些特性进行了优化。

       首先,3FS采用了基于日志结构的设计。在传统文件系统中,文件数据和元数据通常是分散存储在磁盘上的,这使得在进行读写操作时需要频繁地进行磁盘寻道。而在日志结构的文件系统中,所有的写入操作都被顺序地追加到日志中,然后再批量地将数据和元数据合并到磁盘上的合适位置。这种设计方式减少了随机写入的开销,提高了写入性能。

      其次,3FS引入了闪存转换层(FTL)的优化。FTL 负责将逻辑块地址映射到闪存芯片的物理块地址。3FS通过优化 FTL 的映射算法,减少了映射表的大小和查找时间,从而提高了读写操作的效率。此外,3FS还采用了磨损均衡技术,确保闪存芯片的各个物理块被均匀地使用,延长了闪存设备的使用寿命。

5.1.1 原理

5.1.2 性能

      在实际应用中,3FS在基于闪存的存储设备上表现出了显著的性能提升。与传统的文件系统相比,3FS的随机写入性能可以提高数倍甚至数十倍。例如,在对小型文件进行频繁写入的场景下,3FS的写入延迟可以降低 50%以上,吞吐量可以提高 2-3倍。在读取性能方面,3FS也能够充分利用闪存设备的高速随机读取特性,提供快速的文件访问。对于大型文件的顺序读取,3FS可以达到接近闪存设备理论带宽的性能。同时,由于采用了磨损均衡技术,3FS能够有效延长闪存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因闪存芯片局部磨损过度而导致的故障。

5.1.3下载地址

https://github.com/deepseek-ai/3FS

5.2 Smallpond原理

       Smallpond 是一种高性能的数据访问解决方案,主要用于解决大规模数据存储和访问中的性能瓶颈问题。其核心原理基于分布式存储和数据缓存技术,通过将数据分散存储在多个节点上,并在本地节点设置缓存,来提高数据访问的速度和效率。

       在大规模数据存储系统中,数据通常存储在多个存储节点上。当用户需要访问数据时,传统的方法可能需要从远程节点读取数据,这会引入较大的网络延迟。Smallpond 通过在本地节点设置缓存,将经常访问的数据存储在本地,减少了对远程节点的访问次数。

      Smallpond 采用了智能的数据缓存策略。它会根据数据的访问频率、访问时间等因素,动态地调整缓存中的数据。例如,对于访问频率高的数据,会优先保留在缓存中;对于长时间未访问的数据,会及时从缓存中移除,以释放缓存空间。

     此外,Smallpond 还支持分布式数据存储和并行数据访问。它将数据分散存储在多个节点上,并通过分布式文件系统进行管理。当需要访问大量数据时,Smallpond 可以并行地从多个节点读取数据,从而提高数据访问的吞吐量。

5.2.1 原理

5.2.2 性能

      在实际应用中,Smallpond能够显著提高数据访问的性能。在数据访问延迟方面,通过提高缓存命中率,Smallpond可以将数据访问延迟降低70%以上。例如,在一个大规模数据存储系统中,传统的访问方式可能需要数十毫秒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获取数据,而使用Smallpond后,数据访问延迟可以降低到几毫秒以内。

      在数据访问吞吐量方面,由于支持并行数据访问,Smallpond 可以将吞吐量提高数倍甚至数十倍。在处理大规模数据分析任务时,如机器学习模型训练、数据挖掘等,Smallpond能够快速地提供所需的数据,大大缩短了任务的执行时间。同时,Smallpond 的智能缓存策略还能够有效地减少对存储系统的压力,提高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5.2.3下载地址

GitHub - deepseek-ai/smallpond: A lightweight data processing framework built on DuckDB and 3FS.

内容概要:本文介绍了国产通用人工智能(AGI)公司DeepSeek推出的开源推理模型DeepSeek-R1及其广泛应用场景和技术背景。DeepSeek-R1免费商用且擅处理复杂数理推理及逻辑分析任务,提供包括智能对话、文本生成、语义理解、代码生成在内的多元化应用服务。文章讲解了使用场景如代码生成及优化、长文摘要创作、逻辑分析及验证,同时分析了与非推理模型的区别。并且探讨了如何利用提示工程技术最大限度挖掘模型效能,并结合具体案例演示了模型如何在各类应用场景中发挥作用。此外,文章强调了模型选择与提示设计策略,避免在实际操作中走入设计陷阱和误区的方法,确保用户能充分利用DeepSeek的各项功能实现更出色的AI应用开发。 适合人群:有一定编程或机器学习基础并对AGI感兴趣的研发人员或学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帮助开发者高效完成逻辑推理强的任务如编程、代码调试、智能咨询、文本分析和语义处理;②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多关于大模型内部结构与运作原理的学习材料;③助力创业者与产品经理更好地将先进AI技术集成到具体的产品或服务中以提升市场竞争力。 其他说明:除了理论指导,本文亦包含了大量实战技巧和建议,覆盖模型选择、性能对比以及不同模型下提示语的设计原则,力求为用户提供最全面和细致的帮助和支持。
### DeepSeek开源概述 #### 参与方式 对于希望参与到DeepSeek开源的个人或团队而言,官方通常会开放注册通道,在线报名成为参与的前提条件之一。参与者可以通过访问官方网站获取详细的指南文档和API接口说明文件来准备自己的贡献方案[^1]。 #### 活动内容 活动期间内安排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内容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在线研讨会(Webinar),直播讲座(Live Talk Show),以及黑客松(Hackathon)竞赛单元。特别是针对“最期待开源项目”的社区调研结果显示,超过半数以上的开发者表达了对“搜索引擎系统”的高度关注,因此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的技术交流和技术挑战赛成为了本次活动的一大亮点。 #### 时间规划 虽然具体的日期未被提及,但是可以推测该系列活动一般会选择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段集中举行,比如连续七天左右,以便于吸引更多的注意力并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72小时复现计划”这样的短期高强度任务也表明了部分环节可能设置了紧凑的日程表以激发创新潜力。 ```python # 示例:假设这是用于查询开源期间事件的一个简单Python脚本 import requests def get_event_schedule(): url = "https://api.deepseek.com/events" response = requests.get(url) if response.status_code == 200: events = response.json() for event in events: print(f"{event['title']} at {event['time']}") else: print("Failed to fetch the schedule") get_event_schedule() ```
评论 3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fpga和matlab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