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同济医院内科心内科吕家高和老年病科张存泰团队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Sciences》(IF=9.2)杂志发表题为“The role of STAT3/VAV3 in glucolipid metabolism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HFD-induced MAFLD”文章,通过ChIP-seq、RT-PCR等技术探究转录因子STAT3/VAV3在代谢性脂肪性肝病(MAFLD)发展过程中的调控机制,为MAFLD的治疗探寻新的潜在治疗靶点。
No.1
研究背景
代谢性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又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多因素诱发的慢性肝病。之前研究表明,在MAFLD的发展过程中,STAT3在肝脏中被激活,STAT3一旦被激活,它就会磷酸化(P-STAT3),后形成二聚体转运到细胞核,并作为转录因子发挥对应调控作用。在MAFLD中观察到糖脂代谢紊乱,以及STAT3的激活,然而,其具体机制尚不清晰。
No.2
研究思路
在此研究中,作者首先通过WB免疫荧光发现HFD诱导STAT3的激活。同时,检测到血糖异常,GLUT4膜定位异常。然而,STAT3激活是否以及如何导致GLUT4的转运异常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接着作者利用ChIP-seq对HFD喂养的ApoE敲除小鼠肝脏组织STAT3下游靶基因进行探究,下游目的基因中关注到名为VAV3的一种特异性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GEF)。因此,推测活化的STAT3通过调控VAV3调控GLUT4易位。作者通过免疫组化、磷酸化WB、RT_PCR进行对应验证。小鼠实验显示在HFD下恢复VAV3的表达对MAFLD和减轻糖脂代谢和肝脏炎症存在一定的效用。
研究路线图
No.3
研究结果
1. HFD破坏糖脂代谢,诱导慢性炎症
构建HFD诱导的MAFLD模型。饲喂HFD 8周后,与对照组(CON)相比,HFD组小鼠皮毛逐渐变油腻,体重增加(图1B-C)。HFD组肝脏体积和肝脏重量/胫骨长比明显高于CON组(图1B, 1D)。油红O染色证实HFD诱导的肝脏脂肪变性,HFD组的脂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