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客(100)
- 收藏
- 关注
原创 超级增强子的发现与研究进展
SE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及其功能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已有报道。大量研究表明,SE会促进癌基因的过表达,而特定的肿瘤治疗途径可能包括改变SE结构和复合物。然而,我们对SE了解只是冰山一角。目前,尚不清楚抑制肿瘤的SEs是如何特异性产生的,或者它们是否有助于正常细胞中的肿瘤抑制。尽管SE抑制剂目前有研究证实可能可用于治疗某些恶性肿瘤,但由于对SE复合物不同成员的生物学了解有限,迄今为止,所创造的药物仅发挥了有限的治疗效果,并没有药理学成功的迹象。
2025-07-24 13:59:00
517
原创 【文献速递】SUMOylation修饰抑制TDP-43在应激颗粒中聚集
TDP-43是一种参与RNA代谢的核RNA结合蛋白(RBP),其在细胞质中的聚集是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和额颞叶痴呆(FTD)的标志性病理特征,但其调控机制尚不明确。2025年2月21日,Enza Maria Verde等人在《Science Advances》(IF:12.5)上发表了题为“SUMO2/3 conjugation of TDP-43 protects against aggregation”的研究性论文。
2025-07-23 10:29:58
339
原创 吐血整理的5种蛋白磷酸化检测方法,建议收藏反复看
蛋白质磷酸化是指在蛋白激酶催化作用下,把来自三磷酸腺苷(ATP)γ位的磷酸基团共价连接到底物蛋白氨基酸残基(丝氨酸(~86%)、苏氨酸(~12%)或酪氨酸(~2%))上,被激酶去除并被磷酸酶去除的过程。该过程是可逆的,催化蛋白质发生磷酸化的酶被称为蛋白激酶(Protein Kinase, PK),而催化蛋白质去磷酸化的酶被称为蛋白磷酸酶(Protein Phosphatase, PPase)。磷酸化可以改变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是调节和控制蛋白质活力和功能的最基本、最普遍,也是最重要的机制。
2025-07-23 08:51:46
643
原创 【技术应用】一文了解荧光漂白后恢复技术(FRAP)检测细胞膜流动性
细胞膜流动性(membrane fluidity)是衡量磷脂双分子层中脂质及膜蛋白侧向运动自由度的重要物理参数,其数值由脂质组成、胆固醇含量、磷脂饱和度以及膜骨架相互作用共同决定。适度的流动性对维持细胞信号转导、囊泡运输、细胞迁移及凋亡至关重要;而在肿瘤生物学中,膜流动性升高与细胞侵袭力增强、免疫逃逸及远处转移呈正相关,因此被视为评估恶性潜能的定量指标之一。
2025-07-22 16:05:57
815
原创 Hi-C:全基因组空间互作信息,一网打尽
在真核生物的细胞核内,染色质的空间分布绝非随机,而是遵循着精密的组织原则。为了实现跨越遥远基因组距离的功能性互作——例如调控基因表达的关键元件如增强子与启动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空间上存在潜在关联的染色质区域会被主动拉近。这种动态的空间接近过程,使得原本在基因组线性序列上相隔甚远的调控元件得以在三维空间中物理接触。更为重要的是,细胞核本身是一个物理空间有限的微环境。
2025-07-22 13:34:17
989
原创 荧光PCR探针检测简介及其在病毒检测中的应用
qPCR技术自问世以来,就以其高特异性、高灵敏性、可定量、无污染的优势,获得了广泛应用。其中荧光PCR探针检测技术主要是根据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原理设计相应的荧光标记核酸探针,通过PCR反应对相应靶DNA进行均相定性定量测定。首先,一起来学习下什么是FRET吧?
2025-07-21 09:50:42
703
原创 走进科学,走进基因突变
为什么我们会长得像父母?为什么有的人是单眼皮,有的人却是双眼皮?这都是由基因决定的。什么是基因呢?基因,是遗传的基本单元,也称为遗传因子,是一段携带有遗传信息的DNA序列。基因能够通过复制,把自己携带的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基因也能够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表达自己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从而控制生物个体的性状表达。再来,为什么北极熊的毛是白色的?为什么长颈鹿不会得高血压?这就是基因得另一个功能——基因突变的结果。那什么是基因突变呢?本文伯小医就带领大家好好了解一下,走进基因突变的世界!
2025-07-18 15:44:17
1113
原创 血浆/血清蛋白质组学探索与创新
血浆与血清作为最主要的临床样本,是评估人类健康和疾病状态的理想生物标本,方便采集。血浆中的蛋白质来源于身体各个组织和脏器,并通过血液循环流经全身,可动态反应各种疾病问题。血浆蛋白质参与生命体的生长、修复、信号传导、运输和机体免疫等关键生命活动,会伴随疾病的发生、发展并呈现出差异化的表达水平调控。因此,深入研究血浆蛋白质组对疾病诊断和疗效监控具有重要的意义。
2025-07-18 13:40:07
927
原创 基因突变的检测方法
基因突变作为当今生命科学的研究热点之一,检测方法也随之迅速发展,检测基因突变能够促进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下面简述几种常用的基因突变检测方法及其基本原理,可根据检测目的和实验条件选择时参考。Southern印迹杂交(Southern blot)是1975年由英国生物学家Edwin Southern发明,为了纪念该技术的诞生将其命名为Southern blot。该技术是最早出现的blot技术,是分子生物学领域中最常用的检测DNA的方法之一。
2025-07-17 09:09:30
752
原创 【文献速递】Cell Metab揭示丙酮酸代谢酶促进肿瘤发生的机制
2025年6月3日,上海交通大学刘军力团队、陈素贞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杨巍维团队在(IF:30.9)上发表了题为“Pyruvate metabolism enzyme DLAT promotes tumorigenesis by suppressing leucine catabolism”的研究性论文。据最新统计数据,肝细胞癌(HCC)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上升。代谢重编程在肝癌中的作用不断凸显,其主要特征包括Warburg效应和支链氨基酸(BCAA)代谢的改变。
2025-07-16 16:41:50
431
原创 血浆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应用
2023年11月,Mohsen M等人在期刊上(IF=24.0)发表了题为“Plasma Proteomics to Identify Drug Targets for Ischemic Heart Disease”的文章。该研究结合遗传数据库的综合分析阐明了蛋白质的因果相关性,并发现了缺血性心脏病(IHD)和其他疾病的药物新靶标。缺血性心脏病(IHD)每年导致全球约900万人死亡,并且在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人群中,其发病率逐渐上升。
2025-07-16 15:49:33
1037
原创 【技术应用】EGFP/RFP-minigene可视化揭示SLC37A4的可变剪接机制
在癌症研究中,如何高效、直观地检测和分析基因的可变剪接事件,是理解肿瘤发生机制的关键。今天为大家介绍一种强大的研究工具——基于EGFP-minigene报告系统,并结合一篇发表于《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的研究,展示其在口腔癌研究中的实际应用。在本研究中,作者关注的是SLC37A4基因第7外显子的剪接事件。为了直观观察该外显子是否被包含或跳读,研究人员设计了一个巧妙的EGFP/RFP- minigene系统:将SLC37A4。
2025-07-15 10:44:14
228
原创 从APEX2到AirID,谁才是邻近标记神器?
邻近标记技术(Proximity Labeling,PL)是一种用于研究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或蛋白质-近端分子网络的高通量技术。相较于传统的Co-IP、GST-pull down等技术,PL技术因其可以在自然条件下或细胞内进行,并能有效捕获瞬时或弱蛋白相互作用而备受关注。该技术的核心原理是通过基因工程或化学手段将目标蛋白与具有邻近标记功能的酶(一般为生物素连接酶或过氧化物酶)融合表达。
2025-07-15 09:51:06
895
原创 让RNA看得见的方法大全
RNA作为一个多功能分子,在细胞内展现出惊人的多样性。首先,在转录过程中,mRNA承担着遗传信息搬运工作,其可将DNA中的编码信息转录为可被细胞识别的语言,为基因表达提供精准的模板。这种信息传递的功能,也促使RNA成为生命的基石,保障着遗传信息的传承。其次,RNA还在蛋白质合成中扮演关键角色,例如,mRNA可通过RNA运输,将蛋白质合成的指令从细胞核传递到细胞质,随后通过翻译过程将其翻译成具体的蛋白质结构。这个过程不仅是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必需步骤,也是细胞内生命活动的核心。
2025-07-14 15:41:10
938
原创 解锁健康密码——探索血液检测在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革新应用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科研工作者正在用全新的视角和手段揭示生命的奥秘,尤其是在疾病预防与早期筛查领域,血液检测技术已经开启了一扇崭新的大门,犹如一把解开健康密码的独特钥匙。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血液中隐藏着人体健康的丰富信息,从分子水平到整体生理机能,无一不反映出潜在的健康状况。近年来,随着通过高通量测序、液体活检等先进技术对血液样本的深入分析,促使医学工作者能够在疾病尚未出现明显症状之前进行精准识别与预警,这无疑是对传统医疗模式的重大突破。临床上的共识是,疾病的早筛/早诊很重要。
2025-07-11 09:10:31
892
原创 核小体阅读器的蛋白质组学“解码”染色质状态
特征效应分析的另一个显著结果是蛋白质与H3K4甲基化的结合存在差异(图4a)。为了便于对许多SNAP实验进行分析和探索,团队研发了交互式在线可视化资源MARCS,利用MARCS,团队捕获了染色质阅读器对抑制和激活修饰状态的广泛响应,揭示了两种主要的相互作用模式:对单一修饰的简单反应(如MECP2的募集或DNA甲基化对KDM2B的排除(图2e))、复杂的结合模式表明与多种修饰结合或协同反应(如起源识别复合(ORC)、对H3K9、H3K27或H4K20甲基化的募集,并受到DNA甲基化的进一步刺激(图2e))。
2025-07-10 14:30:39
587
原创 中药数据库包括5W+物质,检出高达1000种
中药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宝藏,拥有数千年的历史。然而,由于其化学成分复杂,含有多种内源性干预物质,对中药的化学成分和代谢产物进行鉴定面临一定的挑战。同时,中药药效物质的不明确性和作用机制的不清晰性,限制了其现代化进程的发展。中药代谢组学利用LC-MS/MS平台,结合5000+标品和非靶向代谢组的优势,建立了一个专门针对中药植物、中药复方以及中药入血成分分析的数据库。这一技术为深入检测中药复杂成分和解析药效机理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2025-07-09 13:14:50
262
原创 Astral DIA技术实现“筛选-验证”蛋白标志物
2024年1月29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胰腺中心-上海市胰腺肿瘤转化研究重点实验室沈柏用教授,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上海)陈赛娟院士、方海教授、印彤教授的合作团队,在上发表了题为“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on biomarkers of response in 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的研究论文。在这项前瞻性观察性研究中,招募了1171名接受胰腺切除术的胰腺导管腺癌(PDAC)患者并进行了广泛随访。
2025-07-09 10:34:44
1128
原创 【技术应用】CUT&Tag应用实例解析:比ChIP-seq更精准高效的DNA-蛋白互作研究
该研究揭示了阿尔茨海默病(AD)中小胶质细胞代谢异常的核心机制,提出了"糖酵解/H4K12乳酰化/PKM2"正向反馈循环机制。研究发现,在AD模型小鼠(5XFAD)和患者脑组织中,
2025-07-08 13:30:11
926
原创 蛋白棕榈酰化验证攻略,速看!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执行者,而蛋白质的功能往往依赖于翻译后修饰(PTM)的精细调控。在众多修饰方式中,棕榈酰化(Palmitoylation)是一种重要的脂质修饰,通过动态调控蛋白质的定位、稳定性和相互作用,广泛参与细胞信号传导、膜运输和疾病发生等过程。图1蛋白发生棕榈酰化修饰(Villanueva et al., 2023)。
2025-07-08 10:32:30
877
原创 邻近标记技术:研究蛋白互作的利器(三)
邻近标记技术(Proximity Labeling,PL)是一种常常作为研究蛋白互作的技术手段。在邻近标记中,通常会设计一个含有酶活性位点的融合蛋白,比如TurboID或APEX,将此酶与诱饵蛋白融合表达。当这种融合蛋白存在于活细胞内时,如果附近有靶蛋白靠近或结合融合蛋白时,该酶就会催化一种可扩散的小分子标签(如生物素)与靶蛋白以共价键方式结合,从而实现对邻近蛋白质的化学标记(图1)。
2025-07-07 09:04:50
828
原创 高分辨质谱仪Orbitrap Astral在蛋白质组学中的应用
2023年6月,赛默飞隆重推出了基于全新质量分析器的Thermo Scientific™ Orbitrap™ Astral™高分辨质谱仪,该质谱仪一经发布,就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Orbitrap Astral质谱分析仪在Exploris 480的基础上,集四极杆质量分析仪、Orbitrap质量分析仪、Astral质量分析仪于一体,完美融合三大质量分析器,能够快速获取高质量、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和宽动态范围的精确质量(HRAM)数据,最大限度提升解决方案的性能和可用性。
2025-07-04 14:55:18
864
原创 【技术应用】蛋白互作技术大比拼:传统技术与新兴技术对比,谁主沉浮?
在生命科学领域,蛋白质是细胞功能的执行者,而它们的相互作用则构成了复杂的“社交网络”,调控着几乎所有生命活动。对于某些功能相关的蛋白质(如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的蛋白),GST本身的生理活性可能干扰实验结果。在蛋白互作研究的舞台上,没有绝对的“赢家”,只有最合适的工具选择。从经典的Co-IP到前沿的邻近标记、PLA、FRET等技术,每种方法都像不同焦距的镜头,为我们揭示蛋白质世界不同层次的互动景观。它利用针对目标蛋白(诱饵蛋白)的抗体将其“捕获”,同时将与其相互作用的伙伴蛋白也沉淀下来。洗脱纯度高,结果明确。
2025-07-03 11:00:06
774
原创 IP-MS实验详情及送样要求大揭秘
蛋白-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是细胞内调控的重要机制,介导了许多的生物学过程,在细胞的催化、转运、信号传导等许多生命过程和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鉴定蛋白-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后基因组时代的重要研究内容。一般来说,质谱技术是不能直接研究蛋白互作的,需要和其他技术联用,最常见的就是免疫共沉淀(Co-IP)和Pull down。采用质谱技术既可以验证已知蛋白相互作用,也可以鉴定与目的蛋白发生互作的未知蛋白。
2025-07-03 09:03:10
925
原创 【技术应用】从互作网络图谱的角度来解码人类疾病复杂性
自人类基因组计划开启以来,科学界在疾病基因定位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超过3000个基因的突变被证实与2000余种遗传病相关,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也锁定了近千个与糖尿病、克罗恩病等复杂疾病相关的基因位点。但一个核心问题始终存在——双胞胎研究表明,基因完全相同的个体仍有40%以上的疾病发生差异,这揭示了传统"基因-疾病"线性模型的局限性(Vidal et al., 2011)。互作组(Interactome)概念的提出,标志着疾病研究进入系统生物学时代。
2025-07-01 10:28:51
719
原创 必收藏:代谢组学22问22答
代谢是维持各项基础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参与了能量转化、物质合成和分解等关键生命活动。代谢组学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接近表型的一门学科。代谢组学通过对不同生理周期或外界刺激下机体的所有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以寻找出目标差异代谢物,可用于疾病机理研究、疾病早期诊断、药物靶点发现等。在代谢组学研究中,大家或许会遇到关于代谢组学取样、样本保存、实验方法、研究思路等问题。因此,本期伯小医特意汇总了代谢组学常见问题与解答,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2025-07-01 09:41:33
795
原创 新一代高分辨率Orbitrap Astral如何引领蛋白质组学研究
Orbitrap Astral全新质谱是赛默飞在2023年6月发布,其中的Astral是一个组合词,英文名称为Asymmetric Track Lossless (Astral) analyzer,代表着非对称、轨道、无损。Astral质量分析器是赛默飞15年研发的结晶,精心设计了每一个细节,每个组件都经过优化,性能更是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Nature Biotechnology 刊发特别评述,认为这项技术对蛋白质组学领域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更多关于Orbitrap Astral技术应用详见“”与“
2025-06-30 15:04:01
941
原创 新手必读!10分钟带你入门代谢组
代谢组学虽然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但其最近几年火爆科研圈。以“Metabolomics”为检索词在PubMed网站上检索,可以发现近10年代谢组学相关文章的数量每年保持高速增长。本期伯小医就带大家了解一下代谢组学。图1 代谢组学相关文章数量。
2025-06-27 11:06:30
1456
原创 【文献分享】CUT&Tag技术揭示哺乳动物细胞中涉及H3K36me3组蛋白修饰一种新的甲基转移酶
表观遗传学是近年来的热门项目,是指在核苷酸序列不变的前提下,引起可遗传的基因表达或细胞表型变化的机制。这些变化可以通过细胞分裂而得以保留。表观遗传学的主要作用途径包含染色质重塑、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RNA甲基化、非编码RNA(ncRNA)调控等,是重要的基因表达调控方式之一。通过特定分子生物学技术和高通量测序结合,对表观遗传修饰的分布及生物学变化等进行研究可以极大地降低筛选下游分子靶标的难度。
2025-06-27 09:24:53
790
原创 一文get超全质粒图谱解析(附我司常用载体图谱)
还有的酶切位点,在序列中只有一个,但也标注了一个*或者(dam),这说明可能这个酶切位点会有CpG岛的甲基化修饰,一般也是不能用的。质粒复制起点是质粒DNA分子上启动复制的特定区域,负责精准调控复制的起始,对于质粒的稳定复制至关重要。由于质粒是环状双链DNA,所以质粒图谱上有的箭头顺时针,有的箭头逆时针,指的是DNA的两条链,它的启动子在其中一条链上,而它的抗性基因在另一条链上。若质粒图谱上只有一个ori,表示质粒是原核克隆及表达质粒,若质粒图谱上有两个及两个以上的ori,则表示该质粒是穿梭质粒。
2025-06-26 15:51:20
999
原创 【文献速递】基于minigene技术探究SMN1无义突变触发的mRNA衰变机制(NMD)
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是一种常见的常染色体隐性神经肌肉疾病,由生存运动神经元1基因(SMN1)突变引起。SMN1基因突变中约40%为无义或移码突变,这类突变会引入提前终止密码子(Premature Termination Codon,PTC)。无义介导的mRNA衰变(Nonsense-Mediated mRNA Decay,NMD)是一种高度保守的真核质量控制途径,能够降解含有PTC的mRNA,防止潜在有毒蛋白的积累。
2025-06-25 10:12:18
546
原创 蛋白翻译后修饰研究会很难?Co-IP技术轻松解决
蛋白翻译后修饰(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 PTM)是指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完成生物合成之后,发生的一系列化学修饰过程。这些修饰极大地丰富了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多样性,对于调控蛋白质活性、稳定性、定位、相互作用以及参与细胞信号传导等生物学过程至关重要。常见的蛋白翻译后修饰包括磷酸化、泛素化、糖基化、乙酰化、甲基化等等。在疾病研究中,如何阐明某个蛋白的翻译后修饰过程是十分重要的,也有助于文章分值提升。
2025-06-25 09:05:08
1067
原创 【技术应用】利用CUT&Tag找组蛋白修饰调控基因研究思路
组蛋白修饰是表观遗传学的重要分支,它不改变DNA序列,却能通过修饰“开关”基因表达,影响细胞命运和疾病进程。染色质是由组蛋白八聚体和缠绕其上的DNA组成的复杂结构,其中核小体作为基本单元,由146 bp的DNA片段缠绕组蛋白八聚体约1.65圈构成,并连接着20-50 bp的linker DNA。
2025-06-24 14:30:58
983
原创 Phos-tag™实验操作指南
蛋白质磷酸化作为最关键的翻译后修饰之一,对磷酸化的检测是研究蛋白功能重要手段之一。传统磷酸化检测技术(如磷酸化抗体Western Blot)往往难以区分不同磷酸化状态下的蛋白质亚型,而Phos-tag™技术凭借其独特原理,实现了对磷酸化蛋白的高分辨率分离与检测,成为研究蛋白磷酸化动态的利器。
2025-06-24 13:20:32
717
原创 扩张型心肌病新机制:Jmjd4通过促进心肌细胞Pkm2的降解预防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生
本研究首次发现Jmjd4通过分子伴侣HSP70介导的自噬途径调节PKM2的蛋白降解过程,在维持心肌细胞线粒体功能和能量代谢具有重要作用,并且证实Jmjd4和Pkm2可作为DCM的普适性治疗靶点,为DCM的治疗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2025-06-23 09:05:07
828
原创 超详细的慢病毒操作手册,你想知道的都在这
假设病毒滴度为1×108TU/mL,按照MOI为5,10,30,50,100的梯度来算的话,则每孔分别需要加入病毒原液0.5μL,1μL,3μL,5μL,10μL。如上述带有Puromycin抗性的慢病毒感染48-72h后(70-80%汇合度),将细胞继续培养于含适当浓度Puromycin的培养液中,每3-4天更换一次含抗生素的培养液,直至未感染病毒的对照组细胞被抗生素杀光,而感染病毒组再无细胞出现死亡(如病毒载体带有荧光标记,荧光效率需达到100%)后,进行多克隆及单克隆稳转株的筛选。
2025-06-20 09:20:26
996
原创 一文讲清楚流式细胞术的应用及结果处理
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是一种高效的用于单细胞分析/分选的生物学技术,其集细胞生物化学技术、单克隆抗体技术、激光技术、流体力学、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分子生物学、临床医学等理论于一体。FCM能够对大量的细胞或非细胞颗粒的物理、生理、生化、免疫、遗传、分子生物学性状及功能状态等进行定性或定量检测。
2025-06-19 09:04:23
1220
原创 【业务介绍】非靶数据库包括5W+物质,检出高达1500种
非靶向代谢组学(Untargeted metabolomics)是一种分析生物样本中所有可检测代谢物的方法。其中LC-MS非靶向代谢组学是一种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无偏向性地检测生物体内所有小分子代谢物的动态变化的技术。由于环境对生物体的影响会最终体现为代谢物的变化,因此LC-MS非靶向代谢组学在动物生长发育、疾病生物标志物(Biomarker)筛选、药物研发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2025-06-18 13:34:01
1003
原创 【文献速递】ASO35-58导致EZH2的外显子14跳跃从而抑制肝癌发生
ASO的一端可以识别并锁定目标RNA上的特定位点,另一端则可以引导细胞内的各种机制来改变RNA的命运。同时,ASO35-58的作用还导致了一种截短的EZH2Δ14(缺少外显子14的突变体)蛋白的产生。通过minigene实验,构建包含不同缺失区域的片段,并将其转染到细胞中,当外显子14中的特定序列(如29-42位置)缺失时,外显子14的跳跃显著增加。它通过与外显子14上的SRSF3结合位点相互作用,阻断了SRSF3与EZH2基因的结合,使得外显子14无法被正常识别和包含,从而实现了对外显子14的跳跃调控。
2025-06-18 08:41:18
950
原创 癌症爆发真相:90%风险来自环境,表观遗传才是关键钥匙!
DNA甲基化作为一种高度保守的表观遗传修饰机制,是在不发生DNA序列改变的前提下,通过对特定碱基位点的化学修饰(如胞嘧啶的C-5位、腺嘌呤的N-6位或鸟嘌呤的N-7位)来调控DNA片段活性并影响遗传表现的过程,这些修饰分别由特异性的甲基化酶催化,生成5-甲基胞嘧啶(5-mC)、N6-甲基腺嘌呤(N6-mA)和7-甲基鸟嘌呤(7-mG)等产物。在这场基因与环境的较量中,表观遗传学正成为预测和干预癌症风险的全新突破口,深入理解环境因素诱导的表观遗传改变及其分子机制,对于预防和缓解环境驱动的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2025-06-17 09:30:42
806
空空如也
空空如也
TA创建的收藏夹 TA关注的收藏夹
TA关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