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量子点中的核自旋动力学:多稳定性、动态极化、临界性与纠缠
1. 背景与动机
量子信息处理(QIP)设备的构建前景引发了在各种物理环境中实现可控双能级量子系统(量子比特)的激烈竞争。在固态领域,电定义半导体量子点中受限的电子自旋成为了QIP的有前景平台,诸如初始化、单-shot读出、通用量子门以及最近的纠缠等关键要素已在实验中得到验证。
然而,周围半导体环境中的核自旋既被视为电子自旋退相干的主要来源,又可能成为量子记忆或量子计算的资源。为了实现这些应用,需要新的方法来理解和操纵核自旋的动力学。此外,耗散作为一种控制量子系统、创建纠缠态或执行量子计算任务的新方法,已在不同的QIP架构中得到实验验证。
2. 主要研究内容
2.1 方案概述
我们提出了一种在泡利阻塞(Pauli-blockade)机制下,在电定义双量子点(DQD)中确定性生成两个空间分离的核自旋系综之间稳态纠缠的方案。该方案通过适当地设计有效的电子环境,确保电子和核的集体耦合,使得两个具有共同纠缠稳态的超精细诱导过程占主导地位。
2.2 系统描述
2.2.1 微观模型
考虑一个处于泡利阻塞机制下的电定义DQD,基于两位置安德森哈密顿量进行分析。左右量子点各支持一个轨道能级,在磁场中可发生塞曼分裂,最多可容纳两个电子形成局域自旋单态。
全局系统的哈密顿量可分解为:
[H = H_{DQD} + H_{B} + H_{T}]
其中,(H_{B}) 表示左右两个独立的非相互作用电子库,(H_{T}) 表示DQD与电子库的耦合隧道哈密顿量。
(H_{DQ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9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