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整理自图灵社区对谈栏目直播,主题为 ChatGPT 真需求,从产品的第一性原理解析。
上篇内容回顾:梁宁:为什么中国没有像 ChatGPT 和 Vision Pro 这样的创新产品?
梁宁,产品战略专家,曾任湖畔大学产品模块学术主任,联想、腾讯高管,CNET集团副总裁。工作经历横跨 BAT,与美团、头条、京东、小米等企业有长期深度交流 。得到 App 课程《梁宁·产品思维30讲》《梁宁·增长思维30讲》主理人,两门课程累计超 30 万人学习。
刘江:梁老师,你最早什么时候开始关注到ChatGPT?
梁宁:去年它一发布的时候我就开始用了,就 11 月份左右。
刘江:当时怎么看这个事?如果我们按照产品或战略的某个框架来去分析,怎么判断这个事是不是足够大?
梁宁:你刚才问了一个就是特别好的问题,就是如何判断这件事是不是足够大?
“所有的新价值,一定是新效率带来的。”
科技进步的本质是效率进步,我们会发现所有依赖技术创新的企业,都是因为提供新的效率才能够为社会提供新价值,所有的新价值它一定是新效率。
像 ChatGPT(所代表的的产品)绝对是一个效率工具。第一,我们先把它定位。
第二,对于一个效率工具,它是不是足够大,其实就是看它对社会的效率变化的撬动能有多大。
从这个角度上来讲,那 ChatGPT 这个事儿绝对的大,因为它对这个效率撬动是会非常让人惊奇的,因此我就觉得很兴奋嘛。
之前其实我一直对 Web3 是没什么兴趣的,我身边其实很多朋友都在讨论和研究这些,但我一直都没什么兴趣。我一直都觉得 Web3 像是浏览器没有发明之前的互联网时代。1995 年 Mozilla 有浏览器,然后我们 1996 年就写报告说这个互联网时代要开始了。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会觉得说现在三件套齐备了。
刘江:哪三件套?
梁宁:ChatGPT、Vision Pro 和 Web 3。元宇宙要开启了,头号玩家的时代要到来了。
刘江:那这是个什么逻辑?这三个之间的关系会是什么样?在你的视角里,包括你刚才说为什么之前对 Web3 好像没兴趣,为什么现在会觉得时机匹配起来了?
梁宁:因为 Web3 它其实是个账本。它其实实现了一个“记账”功能,但是它并没有基于 Web 3 的原生的价值创造和消费。
一定得有一个基于它的原生的价值创造和消费,价值创造、价值确权和价值消费,那么它才它是一个基础设施。
Web3 其实是一个像提前已经搭好的金融系统,ChatGPT 的出现让我感觉可以引用《三体》的那句话“我主将临了”。
甲子光年定义的 Web3 概念核心特征为实现用户自主价值创造、价值确权、价值交换三位一体,使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双向渗透,用户具有拥有权,具有参与项目治理的权利,从而实现了价值生成和价值确权。
你有这种感觉吗?
刘江:说实话,我还好。因为我 18 年就在智源了,智源当时就是搞 AI,也在找方向。2020 年 GPT-3 出论文以后,我们发现这好像是我们一直在找的方向,所以我感觉没那么明显,因为之前智源内部本身已经有很多模型,也做 demo,当时我们觉得确实很聪明了。当然,到了ChatGPT,它的效果确实有一种很令我们惊艳的感觉。确实因为我们有点处于“温水”状态了,就慢慢地其实没有那么强的感受。
梁宁:你们在内心一直知道这个点会来。
刘江:对,所以感觉不太一样。就跟 ChatGPT 发布以后 Open AI 火了一样&#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