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体间的论证:理论、评估与协议
1. 引言
论证理论是一个丰富的跨学科研究领域,涵盖哲学、传播学、语言学和心理学等多个领域。论证可视为一个推理过程,包含以下四个步骤:
1. 从可用信息中构建支持或反对某一“陈述”的论证。
2. 确定论证之间的不同冲突。
3. 评估不同论证的可接受性。
4. 得出或定义合理的结论。
论证这一概念在人工智能和计算机科学的理论与实践分支中都有广泛应用,包括为逻辑程序指定语义、自然语言文本生成、支持法律推理以及医疗决策支持等。在多智能体系统中,论证既用于自动化单个智能体的推理,也用于多智能体之间的交互。
2. 什么是论证
在哲学论证理论家中,“论证”通常指“给出理由来支持或批评一个有疑问或值得怀疑的主张”,这与演绎数学推理不同,演绎推理中结论必然从前提得出。下面简要介绍人工智能文献中对这一概念进行形式化的主要方法。
2.1 作为链式推理规则的论证
使用逻辑构造结构对论证进行形式化的方法源于Pollock、Lin和Shoham以及Vreeswijk等人的工作,其他方法还包括基于经典逻辑或逻辑编程形式的方法。近期有许多尝试提供一个通用的统一定义,这里简要介绍Prakken的统一框架。
Prakken将论证系统定义为一个元组$(L,−,Rs,Rd,≤)$,其中$L$是逻辑语言,$Rs$和$Rd$分别是严格规则和可废止规则的不相交集合,$≤$是$Rd$上的偏序。矛盾函数$−: L →2^L$捕捉公式之间的冲突。
特定的知识库是一个对$(K,≤′)$,其中$K ⊆L$分为以下不相交的集合:$K_n$是必要公理(不可攻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36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