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巴比伦月相计算系统解析
1. 系统A概述
在古代巴比伦的天文计算中,系统A对于月相的计算有着详细的规则。当月亮处于“高”位置时,需要从伸长量(elongation)和s.iliptu系数中减去R↑;当月亮处于“低”位置时,则需要加上R↓。具体规则如下:
- 若月亮“高”,则从伸长量和s.iliptu系数中减去R↑。
- 若月亮“低”,则将R↓加到伸长量和s.iliptu系数上。
这些规则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
\begin{cases}
KUR, NA1, NA, ME =
\begin{cases}
Q + R↑ + \Delta & \text{(月亮在黄道之上)} \
Q - R↓ + \Delta & \text{(月亮在黄道之下)}
\end{cases} \
\breve{SU}2, GI6 =
\begin{cases}
Q - R↑ + \Delta & \text{(月亮在黄道之上)} \
Q + R↓ + \Delta & \text{(月亮在黄道之下)}
\end{cases}
\end{cases}
]
在步骤11中,如果涉及到R的减法,实际上需要先比较R和Q + Δ的大小,因为在巴比伦数学中,减法只有在结果为正数时才可行,即R < Q + Δ。在步骤11结束时,结果会被命名为L6。
1.1 NA1和KUR的阈值
步骤11中得到的NA1和KUR的值,如果超过某个阈值,那么这些值就是最终值,此时认为月相可见。虽然文本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30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