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密钥分发:原理、协议与安全挑战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信息安全至关重要。量子密钥分发(QKD)作为实现安全通信的前沿技术,正逐渐成为研究和发展的热点。本文将深入探讨量子密钥分发的多种协议、常用的量子态源、面临的黑客攻击以及未校准设备场景下的安全问题。
1. 量子密钥分发协议
量子密钥分发协议主要分为连续变量协议、分布式相位参考协议等,每种协议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优势。
1.1 连续变量协议
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CV - QKD)是实现安全密钥交换的重要解决方案。与离散变量QKD不同,它利用量子态的连续自由度(如振幅和相位)来编码量子信息,允许传输无限数量的状态。
- 量子态 :在CV - QKD中,常用相干态来编码信息。相干态是具有明确振幅和相位的类经典态,用复数α表示,α代表状态的振幅和相位。
- 零差检测 :用于识别量子态振幅和相位的测量技术。通过分束器将输入的量子态与本地振荡器相结合,分束器的输出包含输入态振幅和相位的信息。Alice和Bob可以使用平衡零差探测器测量量子态的正交分量(振幅和相位正交分量)。
- 高斯调制 :通常使用高斯分布对量子态进行调制。高斯调制在数学上表现良好,具有简单的数学表示,能够实现量子信息的高效编码和解码,并实现高密钥生成率。
- 安全分析 :CV - QKD的安全分析包括评估量子信道中的过量噪声水平,并检查潜在的窃听企图。过量噪声可能来自设备的不完美或量子信道中的损耗。CV - QKD已被证明对相干攻击是安全的。
- <
量子密钥分发核心协议与安全挑战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82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