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居民认知的不良设施选址分配问题比较研究
1. 引言
在设施选址理论的众多研究中,很多聚焦于优化设施与居民的距离目标。然而,距离最小化并非适用于所有设施,像垃圾处理这类设施,会让居民产生不满。因此,这类不良设施的选址问题需要新的方法和解决方案。
本研究旨在提出基于居民认知的不良设施选址问题的解决方法。引入“忍耐距离”和“忍耐率”的概念作为此类设施分配的标准,并提出测量这些新概念的方法。首先采用威布尔分布进行建模,为提高模型精度,还会引入另外两种方法。
2. 现有研究
过去在垃圾处理设施选址问题上,不同学者采用了不同方法:
- Ejima等人(2000)使用线性规划法,寻找垃圾转运能耗最小时的最优分组设置。
- Nishimura等人(2002)关注焚烧炉产生的二噁英与垃圾收集车排放的氮氧化物之间的权衡关系,通过数学规划公式给出选址方案。
- Plastria(1996)对连续空间中不良设施选址研究进行了批判性综述,常用方法是让不良设施远离敏感区域,但对设施使用者的心理因素关注不足。
- Baba(2002,2003)提出了不良设施选址的公众参与评估框架,但未使用设施选址方法。
本研究选择垃圾转运站和最终处理设施作为研究对象,以成都为例,将居民认知反映到不良设施选址规划中。
3. 不良设施选址的忍耐率建模
3.1 忍耐距离的定义
对于理想设施,居民希望其距离在一定范围内,这个最大期望距离可定义为满意距离;而对于不良设施,居民希望其距离大于某一值,这个最小期望距离即为不良设施的忍耐距离。当不良设施位于某一距离时,能忍受该位置的居民比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95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