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色感知与分类:正常与缺陷视角下的探索
颜色范畴感知与事件相关电位
在颜色感知的研究中,范畴化感知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当信息直接传递到右半球时,不会生成范畴代码,也就不会与感知代码产生冲突。因此,没有语言系统时,跨范畴比较并无优势。这也解释了为何在言语干扰消除颜色的范畴感知时,会出现范畴内表现意外提升的情况。
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通过测量事件相关电位(ERPs)的范式,揭示了颜色的范畴效应。参与者观看包含一系列彩色斑块的显示屏,当看到偶尔出现的卡通人物时尽快做出反应。关键在于斑块颜色会发生变化,有时颜色范畴改变,有时只是色调改变但范畴不变。
ERP信号对跨范畴和范畴内颜色变化的响应潜伏期研究发现,当颜色变化涉及不同颜色范畴时,ERP峰值潜伏期显著提前(195 ms),而同一颜色范畴内不同样本变化时潜伏期为214 ms。这表明在视觉处理的早期阶段,大脑就已具备颜色范畴信息。
不同语言群体的研究
- 希腊语使用者研究 :Thierry等人对希腊语母语者进行研究。希腊语对浅蓝色(ghalazio)和深蓝色(ble)有明确的范畴区分。研究发现,希腊语使用者对从ble到ghalazio的意外颜色变化的ERP响应幅度有差异,即视觉失匹配负波效应(VMMN)。当出现不跨越希腊语和英语使用者范畴边界的从浅绿到深绿的意外变化时,希腊语使用者的ERP响应明显较弱。而英语使用者对从ble到ghalazio的变化和从浅绿到深绿的变化,并未表现出更强的VMMN响应。
- 双语者研究 :Athanasopoulos等人发现,希腊参与者在bl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24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