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以平等为中心设计中的平等与不平等
1. 研究方法
作者以民族志学者的身份受邀加入组织团队,全程参与工作坊。作者并非丹麦族裔或丹麦阿拉伯人,此前大部分时间在新西兰生活,成长于孟加拉国穆斯林家庭。
作者的目标是通过参与式观察和访谈,观察并记录工作坊的过程。具体工作包括持续记录活动、观察方法流程的有效性,以及了解工作坊参与者和 DIA - skole 学校。
对工作坊参与者的访谈通常是非结构化的,会根据工作坊的进展定期进行。访谈的具体目标包括了解学生个体、他们与游戏和媒体的关系、参与工作坊的原因,以及了解他们在工作坊中的体验。
由于作者不会说丹麦语,所有访谈都用英语进行。部分学生交流顺利,部分则有些尴尬,这取决于他们的英语水平和与陌生人用陌生语言交流的舒适度。
工作坊结束后,所有笔记和观察结果都依据扎根理论进行编码、分析和解释。扎根理论在构建理论阶段,研究者会避免参考其他相关文献,以专注于所收集的特定数据。分析采用迭代方法,不断检查和交叉核对代码中出现的类别和主题与原始数据的匹配度,直至核心类别及其关系稳定,能够容纳新数据,达到理论饱和阶段,此时就可以讨论数据中出现的重要主题。
2. 结果
工作坊所采用的参与式设计和 Scrum 方法,都基于利益相关者群体内部和群体之间视角平等的重要假设。在工作坊进行过程中,遇到了与流程相关的各种障碍和期望不匹配的情况。分析阶段发现,这些困难与平等的核心假设有关。下面将讨论分析得出的七个关键主题。
2.1 地点
地点在参与式设计文献中被认为对视角的分享和考虑起着关键作用。地点的选择通常是将设计师带到工作场所,还是将工作人员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572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