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空间中人际交互研究向人机交互场景的转化
在公共空间的人机交互(HRI)场景中,如何实现高效、自然且成功的交互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将深入探讨相关研究,包括人际交互研究的应用、人机交互的沟通结构、空间布局原则以及情境模型等方面。
一、人际交互研究:“互动原因”实验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
在公共空间中拦住他人询问信息是社交互动的“开场环节”,在此阶段会形成相互的空间布局,最终从移动状态转变为站立状态。人们倾向于尽快给出与陌生人相遇的原因,以支持和维持相互的互动方向。然而,提及互动原因的时机对行程请求情况的影响程度仍是一个待解的问题。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以下两个主要问题:
- RQ3.1:提及原因的时机是否会影响互动?
- RQ3.2:能否识别出选择行人的其他特征?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于2010年6月17日至19日在萨尔茨堡老城区实地进行。研究基于研究人员发起的社交相遇,一名22岁的女学生主动询问方向。她需要根据两种不同条件选择未来的对话对象并组织互动:
- 条件A:后续说明原因,即在共同互动空间建立之前传达相遇的原因。
- 条件B:立即说明原因,即在互动空间建立后(即对话对象停止行走并建立相互注视)才传达相遇的原因。
(三)研究过程与结果
- 对话发起 :为了获得10份有效的问卷,招募的学生总共需要发起42次对话。参与者男女各半,年龄从16岁到79岁不等。对话对象对学生行程请求的首次口头反应包括4次确认反馈“是”、4次结合礼貌关键词的反馈“是的,请”以及2次“你好”,且均未使用“呃”来争取思考时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8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